COM运行环境及基于COM的通信模型的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序设计方法学一直是软件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传统的编程方法,如OOP(面向对象编程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应用系统复杂性和分布性的需要,组件化编程方法和组件模型应运而生。Microsft提出了COM(组件对象模型)以及一系列基于COM的技术,如DCOM、ActiveX、COM+,用于构建组件编程框架。基于COM可以构建可复用性好、易维护、稳健的系统。 本文对COM技术底层实现机制进行了研究。文章从COM技术的支持环境出发,分析了COM底层的运行机制,阐述了COM组件的若干特征在Windows平台上的实现方式,并对COM进程内组件的运行环境进行模拟,为COM向非Windows平台的移植做了部分前期准备工作。模拟的主要内容包括组件对象的内存管理机制、组件的集成机制、COM库中部分核心API函数。 本文对COM的通信机制进行了研究。文章分析了COM列集机制和可连接点机制对多点通信的支持,提出了一个新的通信模型—基于COM的多点通信模型,讨论了模型的负载平衡、容错性、安全性,初步实现了模型中主要对象,并规范了对象接口间的调用关系。提出了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集中式负载平衡解决方案。该方案应用可连结对象的回调机制,实现服务器负载信息的自动收集;通过客户动态配置DCOM服务器位置的方式,方便的实现任务调度;通过引入最优备用服务器和最优服务器的概念来作为任务再分配时的调度服务器的依据,实现较好的容错性能。 文章最后对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基于COM的通信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指出了方向。
其他文献
该文就教育点播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实验性实现.文章首先介绍了远程教学的产生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远程教学的组成和体系结构;紧接着介绍了与该文息息相关的视
本文分析了具有扩展功能的Internet的远程服务系统及其海量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要求,结合当前先进的多层分布式计算概念,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研究医疗辅助诊断系统的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网络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相应对网络建设和用户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宽带城域网的建设中,我们对如何综合运用现有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潜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人与人的交流日趋频繁。由此视频会议系统已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利用COM组件技术开发的一套基于IP多播的讨论式桌面会
语料库语言学是当代计算学语言学中经验主义方法论取得显著成效从而在计算语言学领域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的新学科方向。语料库不仅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基础性资源,并且由此产
本文主要讨论了矢量光栅变换(Vector to Raster Conversion)技术硬件实现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宽直线、三角形和二次曲线基本生成算法的硬件实现。首先介绍了现有的基本图形生成
该文以IP/DWDM光因特网容错路由选择机制为研究目标,首先介绍IP/DWDM光因特网的体系结构,然后讨论IP/DWDM光因特网容错路由选择涉及的基本概念、策略和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设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可以将巨大的系统资源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云”是一个集群化的虚拟计算资源池,能够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统一进行
应用工作流技术的过程集成是实现柔性企业应用集成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把应用逻辑和过程逻辑相分离,把人、信息和应用工具合理组织在一起,过程集成发挥了系统的最大效能,为企业
论文提出了基于CORBA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和iNet的功能设计,并设计了各层之间的CORBA接口,实现了各层之间的数据通讯.论文作者对iNet系统的事务处理和数据库连接管理进行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