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孝道观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fing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和生活方式, 也深深地吸引着先秦儒家的目光,他们不遗余力地为规范时社会秩序寻求制度 根据和理论支撑。三代已然存在的家庭伦理为儒家家庭伦理的建构提供了思想 胚胎和源头活水。先秦儒家在继承和弘扬先代孝文化的基础上,在吸收和借鉴 春秋早期思想家孝道观点的过程中,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要对孝道作了系统 的阐述和全面的总结,基本完成了对孝道的理论创造和思想架构,为后世儒家 孝道观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构筑了思想框架。 孝道作为儒家的根本道德范畴,其注意焦点主要集中在家庭宗法血缘范围 内,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处理亲子关系问题。先秦儒家孝道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 括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在家庭伦理上则子女为父母养生送死;体现在社会伦理 上则是仁民爱物;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则是移孝作忠。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自发到自觉加强和完善的过 程。在古代中国社会,作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孝道经过先秦儒家的整理和阐 发,后世儒家的补充和宣扬,历代统治阶级的推崇和圣化,在伴随着中华文明 的演进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渐次积淀和内 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和德性品格,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和普遍的伦理 规范,对中国此后几千年传统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对内有利于家 庭和睦、人际和谐;对外有助于实现社会安定、统治稳固。但我们又要看到, 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毕竟它是诞生在礼崩乐坏时代背景下,作用于 宗法等级制度社会中,建立在小农自然经济基础上,遵循统治阶级意志的前提 下,不可避免地精华与糟粕共存,局限与价值同在。 本文试图通过对先秦儒家孝文化的追根溯源的探讨和研究,全面系统的梳 理和分析,在透视其思想内容、精神特征、发展演变、社会功能、历史局限。 然后,结合当前我国的时代特点与社会需要,在对其创造性转换的过程中,在 挖掘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内涵和现实意蕴,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家 庭美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先秦儒家,孝道,治家理国
其他文献
学位
  现代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这种巨大的冲击更多的表现在伦理道德方面。面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前收工及其技术应用的冲击,人们诚惶诚恐:基因治疗带来的安全性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