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受力性能及损伤模型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rb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是将抗震性能好且节能环保的密肋复合板结构应用到底部大空间建筑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目前,对密肋复合板结构的研究已较为成熟,现已大量应用于工程,且《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JGJ/T275-2013)己于2014年6月1日正式实施,但是,对于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其塑性阶段的受力性能及结构累积损伤还需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基于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的受力性能、受力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损伤模型,为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的基础理论发展和工程设计提供支撑。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通过对1/2比例的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的破坏模式、破坏形态,研究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变形、延性、耗能性能等。(2)采用OpenSees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滞回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从而验证本文所建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模型以及材料本构参数的合理性。(3)改变影响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的一些因素,采用OpenSees分别模拟结构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反应,得出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以及框支层层高对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情况;通过改变框支层剪力墙宽度以及上部开洞的方式获得具有不同初始转换层刚度比的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模型,采用OpenSees模拟出各模型的受力情况,得出初始转换层刚度比对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进而给出工程设计时合理的初始转换层刚度比范围。(4)根据已有损伤模型及有限元分析结果推出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的损伤评价指标计算方法,总结出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的损伤评价规律,并以试验结果对其合理性加以验证,最后给出基于损伤指标的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修缮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量修建,轨道交通系统产生的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环境振动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地铁运营引起临近建筑物振动的实际问题,提出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简称SRC剪力墙)已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结构中,近年来在工程应用中又出现了内置竖向型钢的混凝土剪力墙样式。内置竖向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即在普通混凝土剪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发展迅速,高度不断增大,建筑师也不再满足于简单规则的建筑外观,这些都使得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竖向体型日趋复杂。 然而复杂体型的建筑由于
在现代工程应用领域,无论是航空航天等高端科技领域,还是水工结构和塑像铸造等一般工程应用,带肋板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这些方面的带肋板和应用在房屋结构中的楼板(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生了大量的污水排入江河中。污水中氨氮污染较为严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环境污染日益恶化。为此,本研究采用改性沸石强化去除
复合地基能够较好地发挥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的承担荷载的潜能,进而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使得工程实践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工程界和学术界对于复合地基计
随着我们国家钢产量的迅猛增长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钢结构体系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在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中,梁柱刚性连接节点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平面不规则结构也越来也得到人们的青睐,但如若在结构设计中处理不当,将会使结构在较大的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发生严重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大量的旧有公路桥梁的改造己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面对我国交通事业资金短缺的现状,如何客观、科学、合理地分析桥梁加固得经济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