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桂林工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Mous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现场总线的广泛应用,在以太网成熟技术的带动下,以太现场总线技术成为现场总线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网络控制应用而生,但是,由于以太网协议(CSMA/CD)本身的时延不确定性,给了网络控制带来了新的技术困难。因此,解决了以太网络传输时延的不确定是突破这项技术的关键。本文针对网络控制的实时性问题,主要就实时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网络控制的发展和趋势,从网络协议方面分析了几种现场总线;接着对局域网的MAC协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IEEE802.3标准:CSMA/CD,即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从以太网网络负载与传输延时两个方面探讨了以太网的性能,得出以太网用于网络控制是可行的结论;然后深入分析了实时调度算法和算法的可调度性,对RM、DM和EDF三种经典调度算法进行详细分析和深入研究,并选择RM作为系统的实时调度算法,对网络调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当前成熟的以太网技术,考虑与现有以太网兼容的前提下,借助网络接口规范(NDIS)定义的操作系统网络传输模块的抽象环境,利用NDIS中间驱动程序实现实时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而实时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关键就是用NDIS中间驱动程序在协议驱动程序和NDIS小端口驱动程序(NIC)之间插入用户实时控制层,实现网络数据包的实时接收和转发;服务协议系统核心软件在Win2000+VC环境下进行编写,用DDK2000进行编译;在SoftICE环境下测试调试,得出SoftICE调试输出图;用载有服务协议的多台PC机联机实验,获得实时以太网与普通以太网比较图,同时用Debugview监视工具对PC机进行跟踪监视,得出数据转发输出图;最后用OPNET仿真工具进行仿真辅助验证,得出仿真实验的数据帧发送时延图。 文本研究的实时介质访问控制技术是新一代网络控制的技术困难,关键技术的突破使以太网技术灵活应用到网络控制上来。实现简单,容易移植到系统,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实时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大功率带式输送机在多电机驱动时,各驱动电机间在起车过程和运行工况中功率不平衡的这一现象,提出了以变频调速技术和液体粘性传动技术相结合的功率平衡调节方案。文
广州目前约有专业批发市场1000家,总建筑面积共计900多万平方米,涵盖了40多个商品门类,形成了齐全的批发市场体系。但专业市场的发展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变局,专业市场该怎么改变?该从何而变?这已成为近年来行业内多番讨论的问题。  虽然曾有许多人认为专业市场与原创没有联系,因为以往并无先例,而在专业市场中推行原创也的确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在目前的行业环境下,原创已渐渐成为了专业市场发展中的一种引
期刊
本文主要研究了加筋地基的强度特性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首先,利用室内三轴模型试验,研究了土工织物的布置方式对加筋复合土体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加筋土的强
在综合研究了延长探区本溪组沉积特征后,识别出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及陆棚沉积体系,并进一步划分出砂坪、混合坪、泥坪、泥灰坪、泻湖泥、泥质陆棚七个沉积微相。障壁砂坝的主砂
期刊
桂北——桂东北——桂东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中外地质学家所称的“扬子陆块”与“南华褶皱带”的交接部位,过去多认为其加里东构造层在地层、岩性、岩相、古生物等方面都带
弯曲河流地下水与河水相互作用强烈,研究弯曲河流地下水与河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地下水与河水的补排关系,为傍河取水、污染物运移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采用温
该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桩基荷载的传递机理即桩侧摩阻力侧发挥、桩端反力、桩身轴力、承台荷载分担比、沉降计算与预测等几个方面上.具体完成了以下工作:1.完成单桩的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