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视角下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tas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产业迎来新的变化,大量的文化建筑得以建造,文化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消费也面临转型升级,人们从物质消费转向更高层次文化消费,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凭自身的优势成为重要的文化消费场所,为适应时代的转变做出新的尝试,但受到传统经营理念和设计的惯性思维影响,博物馆的设计重点和焦点依旧在展览空间,而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作为博物馆的附属空间存在。
  文化消费的影响导致博物馆观众数量呈增长趋势,观众们来博物馆目的越发多样,不仅是欣赏展品,更多的是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文化消费与活动体验,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成为博物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文化消费影响博物馆的功能和经营理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承担了文化宣传、社会交往等功能,但是我国的博物馆设计忽略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重要性,造成观众们在博物馆的文化消费和活动体验不佳,所以对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重视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对文化消费视角下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相关的术语概念进行解释说明,同时对涉及到的各种理论展开分析和归纳总结。
  其次对博物馆的起源发展进行了梳理,对博物馆活动空间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出我国博物馆非展览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对本文要研究的范围进行界定,将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进行分类,并辅以案例进行拓展分析,并在文化消费的背景下对博物馆的文化优势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总结出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设计理念。
  最后分别从博物馆的文化功能以及作为文化场所特性在非展览活动空间的重要性展开设计研究并提出适应的设计策略;同时也尊重文化消费强调的体验特征,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体验类型、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对应的设计策略,最后从城市、博物馆和观众三个层面分析了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补偿性的设计研究。本文对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重视。
其他文献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和实施,将有助于北京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北京模式”。必须从事关首都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体制和机制,这既是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首都经济优化升级的紧迫要求,也是把北京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创新枢纽的战略抉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写进了政治报告里,足可见高层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什么叫生态文明?其内涵到底是什么意义?生态文明的历程和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什么关系?怎么看待生态恶化、生态资源和绿色GDP?迎接绿色GDP的时代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人类文明的简要历程    首先谈谈人类的文明。农业文明是人类第一个文明阶段,它使人类没有保障的衣食住行能够稳定下来。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到今天,我
期刊
在传统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大型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建设活动也不断的增多。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综合体这种建筑类型发展尤为突出。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是集约理念作用的一种体现,意味着城市之中更多项的土地资源、功能空间、公共服务并存于一个系统。随着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人们开始更多关注农村区域与城市之间的平衡发展。而作为两者的关键枢纽所在,小城镇以其兼具农村与城市双重需求的特点逐渐的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就
传统民居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极具保护和传承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传统民居的物质条件与居住者的生活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时,在当代社会背景变迁的影响下,自发或集体的更新改造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而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也在这过程中不断地遭受破坏。本论文选取聂市镇为调查对象,通过行为调查的方法对其空间布局及建筑本体的现状进行适应性分析,结合行为调查得出的分结果,提出传统民居的当代适应性的各项要素,总结出针对传统民居的改造再利用策略,目的在于将传统村落的风貌特色及文化延续下去的同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其
访孟山都在华合资企业——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泓  孟山都生物技术研究(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蓓  孟山都公司,成立于1901年,经历百年的历史长河,数次战略转型,如今的孟山都公司已经成长为世界领先的农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种子和除草剂,是世界第一大种子公司。2012年福布斯500强排名中,孟山都公司位列224位。  也许是树大招风,也许是锋芒毕露。  现在
期刊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 ,希望我们的科技城建设起来以后,不仅成为农业科技交流的中心,也让我们能够不出远门看到现代化的农业,看到绿树成荫、瓜果成田、鲜花遍地。那时候,我们的农业科技城就不光是科技,它将美、艺术和科技以及人民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愿我们的梦想能够成真!”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    策划人语  转眼间,科技部与北京市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已经走过了一个年头。这一年,
期刊
鸡蛋和石头,曾是对国内种业公司和国际巨头种业集团的形象比喻。  外国的蔬菜种子在中国按粒卖,一粒几十元或是上百元;而中国自己的种子却按袋卖,一袋几元或几十元。这是让中国从事种子开发、推广、销售人员颇受刺激的事实。  市场是风向标。农民们在尝试了不理想的品种后,再贵也宁可花大钱买那些数粒的外国种子。收获的季节,来自国外的西红柿、彩色柿子椒,不仅个大品相好,而且好吃,打上外国种名还能卖个高价钱。同样,
期刊
10年前,作为全球招聘的人才,王拥军结束了美国博士后的研究回到国内,在北京天坛医院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卒中单元”,“卒中单元”从根本上创新了脑卒中的诊治模式,提升了中国脑血管病的整体治疗水平。    早上七点半到办公室开始处理邮件;八点全院交班,了解全院工作,安排专业会议;之后是各个专业讨论,课题研究、出诊、查房,几乎没有休息日,难得的空闲也会安排讲课,传播最新的疾病诊治理念和手法……王拥军教授的日
期刊
近现代历史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脉的体现之一。如何以“活态”的方式延续其文脉,让近现代历史社区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而不是城市“脏乱差”的典型,成为目前城市更新的重要挑战。对于以居住功能为主的汉口近现代历史社区来说,更新不应该是简单的生活环境的改造,更多的应该是历史社区空间的重塑和延续以及内部文脉的传承和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论文的研究基础是汉口近现代历史社区现状及其老年人的生活状态,采用
自然光是人和动物的视觉来源。人无法在无光的世界中构建出建筑空间,也难以对已建成的建筑空间进行体验。阳光和建筑之间存在动态的关联,光线可以塑造建筑空间,建筑也可以对光线进行表达。人对于光环境的认知经历着复杂而短暂的过程——当人处于建筑环境中面对某种光亮时,他们并不能立即达成对环境的客观特征所构建的空间意向的理解与领悟,亦无法即刻做出完整的审美判断。人在场地中游览或观察建筑时,会与环境发生交互,来自于光的客观世界的刺激被当作认知的线索,而后人们通过视觉表象相关过程,构建出空间意向,从而完成对空间的体验。空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