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从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重要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如何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是在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充分运用农村公共产品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以河南省部分县市的实证为基础,对我国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在认真总结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路径选择。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工具、论文的研究思路、分析框架和结构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变迁。分别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资金筹集机制、生产和监督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对人民公社、农村税费改革前和农村税费改革后不同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以河南省部分县市为例对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证分析。通过介绍河南省部分县市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人畜饮水、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农村社会保障等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供给层次、供给总量、决策机制、资金监管和供给结构等方面的缺陷及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