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思想政治建设中,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无疑是公认的难题。在激烈的竞争机制和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高中生的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困难重重,一度陷入困境。如何摆脱重重束缚,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和思想政治课老师乃至家长和社会应当重视并且解决的问题。论文首先用两个心理学的科学理论:建构主义和动机理论为本研究做作佐证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教学上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替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同时,教学要从学生内部心理需求入手,懂得内部驱力是学习兴趣产生的根源。然后分析了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内涵,通过对核心概念兴趣和学习兴趣的解析以及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特质,交代了论文研究的基本要素。接下来对当代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缺失及成因分析进行研究。首先是思想政治教材的浅阅读现象广泛,然后是理论碎片化理解突出,接下来是应试化学习倾向明显,学生呈现被学习状态,最后揭示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单一化。然后根据现状分析成因,体现在四点,第一点受去政治化思潮影响,第二点教材理论内容脱离实际,第三点是案例内容过于理想化,第四点是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最后,讲述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兴趣的思路,围绕学生的心理,首先是从教材内容上创新政治课教材的编写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回归到传输知识的课堂,创设思想政治课堂的问题情境,倡导学导教学:进而学校、家长及社会都应当做出相应的努力,重视学生或子女及社会人的内心世界,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消极认同;然后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和热情,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最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认知好奇心,演变成持久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快乐学习的目的,营造思想政治课的欣欣氛围,从而深层次带动学生的学习热忱。本研究希望能够从心理层面,根据高中生特有的心理特点,捋顺学生排斥思想政治课的原因,同时也希望学校、教师、家长能够在外部给予正面的教导,传输正确的信息给学生或子女,只有内外因相结合,才能够标本兼治,因此提出了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建议,希望对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