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石溪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他的作品数量众多且影响广泛。在读者群和文学界对其作品大加赞誉时,学界对他的作品评论却产生了分歧,其中争论的焦点在作品所塑造的动物形象上。本文即从沈石溪小说中的动物形象入手,来解决沈石溪动物形象的真实性问题,同时探讨动物形象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和生态学命题。第一章:沈石溪小说动物形象“真实性”的争论。通过对动物小说概念的界定,来分析探讨关于沈石溪动物形象“真实性”的争论,并明确指出“真实性”不是动物小说的绝对标准,非写实性正是沈石溪在动物形象塑造上的一种开拓,沈石溪开创了“类人动物小说”的创作范式。第二章:“类人动物小说”的动物特性。在“类人动物小说”中动物形象具有三重属性,即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沈石溪在其作品中很好地运用了这三重属性,在遵从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深入开拓主体性,创造了立体感人的动物形象。第三章:动物形象及其精神内核。沈石溪塑造了众多勇者形象,这些形象上蕴含着奉献和牺牲精神;塑造了众多强者形象,该形象上蕴含着拼搏和抗争精神;塑造了诸多母亲形象,通过这些形象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也探讨了成长的话题。第四章:动物形象的生态学诉求。沈石溪的动物形象蕴含着生态学诉求。首先是敬畏生命,每个物种都是可敬可畏的生命个体,人类应该去敬畏它们;其次是解放动物,人类对动物存在着诸多虐待和残害行为,应该停止一切对动物的迫害。第三是遵循自然,大自然是一个完整生态系统,人类可以利用它,却不能干预它,要遵循自然本身的规律。第五章:从人类中心主义创作视角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视角。沈石溪的早期作品中运用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但在中后期的创作中,其为了塑造立体丰满的动物形象,彰显生态文学的立场,开始尝试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并成为了一种创作范式。第六章:沈石溪小说动物形象的意义和不足。沈石溪动物形象的塑造对动物小说、儿童文学、生态文学都有一定积极意义。如其开拓了动物小说的创作方式,深化了儿童文学所能表现的生命主题,从动物视角去创作生态文学,丰富了生态文学的创作范式。但其在动物形象塑造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形象失真和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