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需求与教育政策回应——基于河北省N村的个案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g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农村。未来十年,中国教育发展的核心主题是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关注农村“后20%”的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基本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和教育的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政府、学校、家庭、公民个体等主体对“村小”教育各方面都产生了新的需求,并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趋势。农村社区也对“村小”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寄予厚望。然而,由于中央政策一统性的特征使其不可能考虑地区差异,也没有能力直接评估执行过程,而地区的差异性必然暴露出中央政策微观层次上的不合理性。加之执行过程的灵活性是政策一统性背后不可或缺的运行机制,为基层政府的“共谋”行为提供了空间。以此种种,农村教育的供给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结构上都没有与需求保持平衡,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政策,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着眼于需求主体现阶段对“村小”的需求,力求找出政府在回应这些需求时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与不足,并从教育政策的五个维度分析政府应然的政策回应,以期给出一些最大限度的使供需平衡的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了半结构访谈法、文献分析和政策分析的方法研究“村小”教育的供求问题。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对研究的缘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概念界定和理论介绍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是相关研究综述,主要是农村基础教育、特定村小形态和教育需求三个方面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各主体对“村小”教育的需求研究。主要分析了各主体(学生和家长、教师、学校、农村社区和地方政府)需求的内容和现状。第四部分是教育服务供给研究。从现有的六个方面的政策回应分析了相关农村小学教育政策的实施状况和效果,主要包括学校布局调整、薄改计划、课改计划、农村寄宿制小学、营养餐计划和特岗教师计划五个具体政策。第五部分是供求失衡解决对策研究。从引导需求主体的合理需求、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供给政策、实施差异化弱势补偿政策和应用整体治理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基础教育供求失衡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最后第六部分对研究作了总结。
其他文献
学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发展,但是总体来看,其筹资和补偿水平仍然偏低,而且由于实行同一统筹区域内的统一的缴费和补偿标准,因此很难满足收入水平不同的农
杨开道先生是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从海外求学到社会学本土化的理论研究,从面向实际的应用研究和乡土实践到面向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宏观思考,再到建国后从事各种研究型的行政工作,他
学位
本文通过对鄂东北一村庄重组清明会的研究,使用个案访谈和参与观察法,从动力学的角度对宗族形态的再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宗族形态的再构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村民自觉行为的产物;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