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作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结构现实主义”的代表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叱咤于当今世界文坛.他的小说《城市与狗》、《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都获得了国际性文学大奖,得到世界范围内众多国家的肯定与认可.虽然已至古稀之年,但是这位“文坛常青树”一直笔耕不辍,宣称要一直创作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进入中国读者视野的略萨作品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地流传.但是,国内目前对于略萨的研究呈现出单一性、片面性与重复性的倾向,而在这其中,对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研究更是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缺少系统、详尽地阐释.为了对略萨的整体小说创作有更加深入地、全面地认识与了解,本文将从略萨众多的小说作品出发,系统地论述其中的人物在苦难现实面前的不同行动表现以及他们的最终命运.除了引言与结语外,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苦难的人们的生存环境,即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与宗教文化环境,揭露生存于此种环境下的普通民众的不幸遭遇.由于略萨的小说创作是以拉丁美洲为大背景的,所以,小说里主要是对秘鲁、巴西以及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现实的细致描绘.在这些国家里,政治专制、独裁,社会充满暴力与不幸;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现象泛滥;并且作为专制统治辅助工具的宗教——天主教,利用其在拉美地区的广泛影响力对无辜的民众进行精神方面的欺骗与压制. 第二章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论述了面对苦难的社会现实,略萨小说中人物的不同生存选择,即略萨常说的人物的行动表现.虽然生活于一片蓝天之下,面对同样的压制与迫害,但是众多人物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有志之士选择与现实顽强地抗争,面对压迫毫不妥协地反抗;另外一些人则不愿与现实起正面冲突,选择逃离现实;最后,则是一大批安于生活现状,顺从地等待奴役与压制的忍从者. 第三章论述了做出不同选择之后人们的最终命运.在苦难的现实中,不管人们作何选择,最后都难逃悲剧的结局.抗争者虽然极力反对现实,但是终因寡不敌众而以失败告终;逃离者虽然一直寻找“世外桃源”,但是那种“人间天堂”是不存在的,他们终究难以逃脱现实的魔掌;而忍从者们从一开始就选择牢笼,他们注定只会在迎合现实中被现实所吞没,成为他人的奴仆. 最后,本文分析了略萨的创作意图——通过对社会现实、小说人物的行动表现以及悲剧命运的细致描写,警醒现实中沉睡着的人们,让人们认清自己的真实处境并做出正确、积极的行动抉择.另外,略萨一直坚信失利是暂时的,现实社会中希望犹存,他所一直追求的“人类幸福”在不远的将来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