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平均动脉压与其预后之间关系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f_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PCAS)患者早期MAP与院内生存及出院时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探索最佳的MAP阈值,为改善PCAS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分析。数据来源于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PCAS病例。收集入选病例的年龄、性别、CPR持续时间、0-12h的血压、心率、是否使用升压药物等相关临床资料。运用SPSS软件构建上述变量的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MAP与受试者预后的关联性及关联性强度。结果:共有144例受试者被纳入研究,其中院内死亡32例,占22.2%;出院时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共16例,占11.1%;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14例,占10.3%,在所有的OHCA受试者中未见路人CPR的记录。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P降低、CPR持续时间延长、心率增快、年龄增长以及使用升压药物是受试者院内生存的危险因素。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0-6h平均MAP值(OR 0.998,95%CI0.944-1.056),6-12h平均MAP值(OR 0.998,95%CI 0.944-1.056)均不是院内生存的影响因素。在亚组分析中发现在0-6h阶段,MAP大于80mmHg(OR 6.114,95%CI 1.859–20.303)与MAP大于70mmHg(OR 3.311,95%CI 1.036–10.577)均是院内生存的保护性因素,MAP大于80mmHg与院内生存的关联性强度更大。但MAP大于80mmHg不是出院时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的影响因素(OR 3.888,95%CI 0.787–19.203);在6-12h阶段,MAP大于85mmHg是院内生存的保护性因素(OR 11.505,95%CI3.552–37.264)。但MAP大于85mmHg不是出院时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的影响因素(OR 1.020,95%CI 0.214–4.855)。结论:在PCAS的0-6h阶段MAP>80mmHg,6-12h阶段MAP>85mmHg可以使患者在院内生存方面获益;但不能使患者在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方面获益,然这一结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印证。
其他文献
据统计,在育龄期约有10~15%的夫妇有不育问题,其中有10-20%的不孕患者需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目的:探讨男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脂联素、NO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其对男性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为寻找预测男性高血压病合并CHD
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财务共享模式和财务机器人在会计行业的出现,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面临危机.市场上高端会计人才相对缺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