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荷载作用下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的工作性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72559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作为一种新的桩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前,人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改善筒桩的施工工艺方面,而在理论及试验研究方面倾注的热情较少。设计者也因为对筒桩的工作性状了解不足,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有的造成工程上的巨大浪费,有的甚至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本文开展了有关筒桩的理论研究。 一、介绍筒桩,并对目前桩基沉降计算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回顾; 二、根据筒桩在海洋工程和路基工程中的工作特点,将筒桩分为无盖和有盖两种情况。利用荷载传递法,考虑桩内土芯,分别建立起桩体和土芯的基本微分方程,并推导了求解的控制方程组; 三、根据无盖筒桩的推导过程,编制了相应计算程序,并利用所编程序进行算例分析,绘制Q-s曲线; 四、推导了筒桩工作各阶段的桩外侧摩阻力、内侧摩阻力及桩身轴力的表达式,并通过算例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筒桩工作性状; 五、对影响筒桩承载性状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桩长、桩径、桩侧土的抗剪刚度系数及桩端土的抗压刚度系数等是影响筒桩工作性状的主要因素; 六、结合规范要求,提出筒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办法,以方便工程应用; 七、概要介绍了《温州半岛工程筒桩试验研究方案》,以指导下一步即将开展的筒桩试验研究工作; 算例分析表明运用本文推导的计算理论来分析筒桩的工作性状是可行的,且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工程实际。
其他文献
基于对混凝土劲芯桩、楔形桩的分析与总结,课题组提出了一种软土地基加固新技术——楔形劲芯水泥土复合桩。本文采用室内土工试验、大尺寸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较
本文以柔度法作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的理论方法,进行了两榀三层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的反复加载试验,并运用自编的非线性分析程序进行了包括矩形柱、异形柱框架在
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楼盖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但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并没有考虑梁对板内力分布的影响。因此,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结构,提出更为合理的设计方
本文在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结构损伤识别领域比较成熟的方法和新的研究思路基础上,进行了针对实际损伤检测中只能获得低阶模态条件下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建筑结构
本文以广州市内环路广佛出口放射线珠江大桥西桥为工程背景,对连续梁桥顶推施工进行了动态过程的仿真分析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从理论上推导了顶推施工中临时墩设置的最优位置和导
  本文建立了风-列车-桥梁体系动力分析模型。该模型较为全面地考虑了桥梁的抖振以及与脉动风之间的自激振动、列车-桥梁耦合振动、侧向风对车辆的影响等多种因素,较为真实
天然粘土的变形特性和本构模型研究是岩土工程领域的基本研究课题之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结构性和各向异性是天然粘土最基本的变形特性。本文在粘土的各向异
学位
充分利用冶金工业副产物粒化高炉矿渣生产碱激发高性能水泥,成为了当前建材领域热门研究方向之一,这对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人们对于矿渣的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矿渣主要是作为填充料或者取代部分硅酸盐水泥熟料生产矿渣水泥,亦或者作为碱激发水泥的主要原料。本课题主要研究了碱矿渣混凝土抗压强度、静态应力-应变性能以及动态应力-应变性能,与此同时对流动性
由于土层分布的不均匀性,基坑周边地面荷载的不对称性,场地地面两面高差的不同,基坑土方开挖的不对称等因素都会导致基坑支护结构上承受的荷载非对称,从而造成其变形及内力大
本文在饱和土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的弹塑性模型和非饱和土弹塑性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原状非饱和黄土不等向硬化弹塑性模型,并采用基于SMP准则的空间应力变换,对其进行三维化,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