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RP和LDL-C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bestsoluti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简称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生存率明显提高,冠心病所致的心衰占我国CHF病人比例也随之增加。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尤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的危险性更大,因而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尤其LDL—C水平意义重大,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有研究发现,炎症不仅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每一个时期,炎性系统的慢性激活也和CHF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炎症因子的增高可能预示着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和LDL—C的水平,因而可能对延缓心衰有益。 本研究通过观察CHF患者在常规应用心衰治疗药物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干预前后血清CRP和LDL—C的变化,来探讨CRP水平和心衰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CHF患者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选取住院诊断为冠心病无心衰患者20例做空白对照组(仅测定治疗前CRP水平),以及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60例,按心衰程度分级后,分为药物干预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洋地黄类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抗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干预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入院后给予辛伐他汀40mg每晚一次口服,两组患者均不使用其他调脂、抗炎及抗氧化药物。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集空腹静脉血,由不知情的专业检验师严格按规定方法操作,测定CRP和LDL—C浓度。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研制、开发新的异种生物衍生材料—异种(羊)脱细胞真皮基质(sheep acelluar dermal matrix,SADM),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参照已相对成熟的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