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理论开始了一场悄悄的革命,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代表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成为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前沿。较之传统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具有一下几个显著特征。第一,前提假定不同。产业内贸易理论摆脱了传统理论的完全竞争的假定,引入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第二,分工基础不同。传统理论认为,决定国际分工的根本原因是国家间的要素禀赋差异;而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决定两个国家同一产业内分工的根本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由于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已经不能很好的解释战后国际贸易中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
本文首先提出了产业内贸易的概念,然后介绍了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和决定因素。最后,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给出了发展产业内贸易的若干建议。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贸易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贸易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目前仍然没有进入贸易强国的行列。其原因有:第一,贸易的相对规模较低。第二,在中国的出口商品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所占的比重还不高。第三,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商品面对的非关税壁垒加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目前的商品结构还不能很好的克服这些非关税壁垒,同时也不利于我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必须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其产业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