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首次公开全面阐述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新常态的一大特征就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资源环境约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挑战,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是我国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环节。加快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2],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重点发展。近年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增速较快,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从产业初创期开始进入产业成长期,但仍然存在节能环保领域各子行业发展不均衡,以及国内各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这对于推动新常态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并且,以安徽省为例进行分析,对于推动安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等内容。第二章,论述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科斯手段、庇古手段、波特假说、结构—行为—绩效—规制S-C-P-R分析框架。第三章,首先首先介绍了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产业范围及其特征。随后分析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节能产业和环保产业两个领域各自的发展状况。第四章分析了影响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各类因素近年来的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因素包括:投融资水平、技术和人才投入水平、政策、产业环境等。第五章,为实证分析部分。首先通过结构-行为-绩效-规制S-C-P-R分析框架具体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随后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反映2013年我国30个省市地区(不含西藏)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水平的16个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30个省市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综合得分和排名情况,并提出了促进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八个建议。第六章,本文具体分析了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状况、目标及其影响因素,明确了安徽省相对于其它省市地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促进安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四个建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投融资因素:我国节能环保投融资水平近年来不断增长,呈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发展趋势,但仍存在投资渠道已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股(2)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较少的问题,投融资规模相对于整个产业发展的潜力而言仍显不足。(3)技术创新与扩散因素:从2007年至2013年,我国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水平基本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技术交流与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4)政策因素:我国节能环保相关政策的种类和数量均较为可观,目前已建立完整的政策系统。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仍存在政策设计不合理、各政策间协调性差、政策市场化激励不足、缺乏与企业进行交流合作等问题,因而有待改进和完善。(4)产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市场化进程、外部技术环境三个方面反映的我国产业环境处于不断优化和改善的趋势,从而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条件。但产业环境因素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5)全国: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关于我国30个省市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综合得分及排名情况,广东得分最高,其次为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和天津。基本上呈现从东部到中部、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6)安徽省:在政策推动下,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一批省级、国家级的科研单位,但仍然存在创新力不足的问题。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30个省市地区排名第14名,在中部地区中排名第3位,发展潜力较大,产业研发能力和政策支持力度仍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