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长期内,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较低,违规举债现象普遍,以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激增且难以计量和防范。近年来,中央政府陆续出台多项规范融资的政策法规,不断规范投融资方式,但并未消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十九大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点防控对象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往往关系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的改善,厘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成因及其风险状况,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效管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并梳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现状及成因,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式多样化,债务规模较大且自2014年后呈逐年扩大趋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成是由财政体制因素、财政扩张的内在动因以及外部融资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次,运用实证方法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通过面板回归发现财政分权度、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地方政府财力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显著正相关。接着,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在风险,进而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类型与特征以及向金融和财政风险的传导路径,阐述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对我国财政、金融和经济等方面可能造成的危害。最后,从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体制、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建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完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管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