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构式语法下“得”字致使句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g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字致使句作为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子类型,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得”字致使句的研究,不仅能丰富“得”字致使句的本体研究,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学和外国留学生习得“得”字致使句具有实际意义。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就开始对“得”字致使句的句法、语义进行深入研究。然而,以往“得”字致使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传统语法理论的角度对其句法结构、句中动词的语义指向或补语的语义指向进行研究,例如:过去许多学者从句法结构上将“这个南瓜吃得我上吐下泻”这类句子称为倒置“得”字致使句,从动词的语义指向上将它称为后指“得”字致使句,但很少有学者从认知的角度对这类“得”字致使句的形成动因进行解释。  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以认知构式语法为视角,重新分析“得”字致使句的句法语义特点,同时根据其论元结构、句法语义特点对“得”字致使句进行重新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详细探讨“得”字致使句中动词与构式的互动,以便更好地解释“得”字致使句的形成动因。  通过对“得”字致使句的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发现:  (1)“得”字致使句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构式义)一致使义的构式,其构式义具有多义性,是多个相互紧密相连意义的集合体。  (2)根据“得”字致使构式的论元结构、句法语义特点,“得”字致使构式可主要分为四类:①典型“得”字致使构式——表达一种直接的、消极的他致使义;②非典型“得”字间接致使构式——表达一种间接的、消极的他致使义;③非典型“得”字外在致使构式——表达一种外在的、不可预期的、消极的反身致使义;④非典型“得”字积极致使构式——表达一种积极的致使义等。  (3)典型“得”字致使构式与部分非典型“得”字致使构式的形成体现了动词与构式之间的不同互动。一是论元角色与参与者角色一一对应融合形成了典型“得”字致使构式。二是构式对动词的压制—构式压制,主要通过构式增容和提升论元地位形成了部分非典型“得”字致使构式。而且在非典型“得”字致使构式背后,有两个认知因素推动构式压制。一是主观性与主观化,包括说话者的视角、情感和认识。二是转喻,主要通过受事、地点等其他论元角色转喻成使因事件。
其他文献
艾米莉·勃朗特是世界驰名的英国作家。作为“文学之谜”,她的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引起了无数学者以及批评家的注意。由于精妙叙事技巧和含混的主题,它也是最深奥的小说之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非但没有让人与世界的关系更和谐反而使世界与我们的对立更强烈,人类成为世界的局外人。现代人在面对世界时产生了巨大的无助感和荒诞感,尤
网络论坛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具有其鲜明的文体特征。网络论坛中的语言不仅仅是作者语言的简化,更是真实意图的体现,因而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不礼貌
在认知构式语法的背景下,基于作者提出的多重压制动态传承视角,本文对汉语“不要太……”构式进行研究,旨在探求近几年来流行的这种构式的产生动因和形成机制。这种动态研究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