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当今教育改革工作中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教学内容。在2014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各年龄阶段学生对应不同的核心素养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高中阶段是普通教育中高层次的基础教育,体育核心素养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念,使体育课程理论能够更好地为体育教学实践服务,进一步构建我国的体育核心素养体系,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借鉴价值。本文随机选取济南市10所高中学校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系统阐述核心素养与体育核心素养等相关概念,并明确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组提出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构成。调查分析高中阶段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现状,通过一定程度的分析与研究,推动体育核心素养新理念更好发展并优化体育教育改革的质量,同时对其他年龄阶段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共分为以下三部分:1.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梳理。核心素养指学生在相对应的年龄阶段,经过教育的培养从而形成能快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及能力;体育核心素养是每个个体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体育活动的参与中形成基础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全面表现,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2.参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对济南市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1)运动能力方面:学生对体育赛事的关注程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后的执行情况、体育锻炼的练习效果、参与体育比赛次数等方面存在着不足。(2)健康行为方面: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多数学生不做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3)体育品德方面:学生不太能接受比赛的胜负结果、多数学生在体育比赛中不能担任运动角色及不遵守比赛规则。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成因分析。3.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对策。体育健康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明确体育核心素养是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育人的目的,从加强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提升学生的体育品德及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外部环境方面入手,通过创造良好运动环境、提供足够体育设施,推动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发展,拓展校外自主锻炼;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强化体育课堂教学,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培养兴趣,注重教学设计与目标实施,寻找亮点,因材施教;保障课外阳光体育,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推动改革等方面,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