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上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是关系整个国家冰雪运动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往传统的竞技体育比赛模式即由国家大包大揽的计划体制已不再适应竞技体育比赛的可持续发展,取而代之的是要建立以体养体的市场经济新体制。而在新旧体制的交替转换的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冰雪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同样阻碍着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要想尽快彻底地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吉林省由于地理、气候优势,比较早建立了冰上训练基地,并为国家队培养、输送了众多优秀运动员,其培养的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冰上运动的发展水平。而吉林市作为吉林省开展冬季项目的重要基地之一,是吉林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输送的重要城市,也是培养冰雪运动员的摇篮。该运动的发展将会影响到吉林省,乃至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整体水平。   本文对吉林市短道速滑后备人才现状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吉林市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几个因素,为吉林市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保持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料、信息,为提升吉林市短道速滑运动管理水平打下理论基础及提供现实依据,以供参考。本研究研究对象为吉林市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短道速滑体校,业余体校及短道速滑传统学校的教练员及运动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吉林市短道速滑运动教练员、运动员现状,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了解制约吉林市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对调查获得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吉林市短道速滑项目后备人才年龄阶段主要集中于9-11岁和13-16岁两个年龄段,表现出很大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年龄分层不合理,12-13岁和16岁以上的人数比例较低。   2、吉林市短道速滑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以中年骨干教练员为教练员队伍中的主要力量,具有一定执教年限及较为丰富的执教经验。在学历层次上,都达到了专科以上,理论水平上会有一定的基础,但科研水平相对较差,科学化训练手段较少,他们有迫切希望参加岗位培训的愿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运动员的培养上主要是在身体的训练上,与之相关的心理训练、文化素质的培养却非常少,造成了运动员全方位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在运动员退役之后,文化素质差就会影响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4、由于“学训矛盾”以及“重体轻文”的现象存在,使得运动员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恶化,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没有进取心,缺乏积极性。吉林市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应充分发挥“体教结合”机制优势,建立健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保证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5、吉林市短道速滑项目后备人才主要分布在中小学校和青少年业余体育俱乐部。   6、短道速滑项目人才匮乏的因为:场地少、器材不足、初学难、危险性大、教练员较少、培养体制更新速度缓慢。
其他文献
2014年兴庆区教育局教研室制订关于《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使得多所中小学围绕该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其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进程,促进信息化教育资源与学科
近年来我国各地先后举办了多次规模较大的体育赛事活动。同任何重大活动一样,大型体育赛事的运作、举办存在着各种风险。如狂热观众的过激行为,体育场馆的塌毁等导致的人员伤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对中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学期实验计划、实验室档案综述。 Secondary school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the semester experimental plan, a summary of laboratory fil
期刊
本研究在对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影响因素回顾的基础上,以2010年世界杯足球比赛16进8的实际比赛作为预测任务,通过对6大城市240名不同专业等级球迷的随机采样,采用方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