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口译过程中,译者主要依赖“听”和“辨”来实现对原语信息的输入和解码;而在交替传译过程中,译者只有一次听取信息的机会,因此听辨能力是决定译者能否准确将讲话人的意图传递给听众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听辨能力研究交传过程中的译语产出。本次交传任务包括三个阶段:“译前准备阶段”、“口译进行阶段”以及“译后整理与反思阶段”。此次汉译英交替传译任务的对象是2015年在央视热播的纪录片《红线》。《红线》这部记录片是中国第一部全景式关注国内生态安全的纪录片,介绍了目前国内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译者重点选取了《红线》中水资源和雾霾问题这两部分作为本次任务的案例分析对象。此次交传任务难度系数很高,因此对译者的听辨能力要求也很高。通过案例分析,译者发现:听辨能力贯穿于整个口译过程中。听辨能力不足,将从多个方面影响译语输出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笔记偏差、表达僵硬、无法打破源语句式、逻辑断裂。对此,译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记笔记时要巩固符号、显化连接词;掌握双语转换规则;学会推理语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