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以虚词为参照点总结语法结构规律是汉语语义句法研究的一个重点。虚词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语法作用非常明显,使用频率很高,特别是结构助词“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规定,学生应该在初级阶段进行结构助词学习,各类初级水平对外汉语教材也涉及结构助词相关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构助词往往会成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障碍,产生大量的偏误。本文通过对汉语和泰语结构助词的对比,结合泰国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这些偏误出现的原因,并有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阐述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为汉泰结构助词对比。介绍汉语和泰语的结构助词,对汉语和泰语中常见的几个结构助词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第三章是偏误调查与分析。对泰国学生汉语助词“的”习得偏误进行调查,并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第四章为教学策略。针对泰国学生运用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各种偏误提出相应教学策略。第五章为结语。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分析研究的创新之处,指出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