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机器人多传感器融合定位与建图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q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足机器人有着独特的行走优势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力,在其控制体系中,感知系统包含定位、建图、可行域检测等功能模块,是支持上层决策和运动控制的基础。近年来四足机器人运动能力提升较快,能够执行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但目前的感知系统还不能完全匹配其运动性能,在面对高动态场景和复杂地形时无法满足落足点规划和导航的需求。针对四足机器人体积和载重限制,本文设计了多传感器融合的感知系统,具有实时、鲁棒、通用的特点,并在绝影四足机器人平台上进行实现。主要的工作和创新点为:(1)针对四足机器人在起伏地形、剧烈运动、算力限制下的定位问题,提出基于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Error-State Kalman Filter,ESKF)的紧耦合定位方法,融合雷达和IMU信息提升了定位的实时性和鲁棒性。通过引入分段拟合思想,有效分割起伏地面点云,减小高度方向误差。通过引入滑窗法减少帧图匹配最优化过程的耗时,改进二维描述子提升回环检测效率,在满足精度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实时性。通过建立误差约束的因子图模型进行联合状态更新,IMU的高频信息有助于提升里程计的抗扰动能力。在460.15m的测试路段内,在最大时速8km/h和最大角速度3rad/s的情况下,定位的绝对轨迹误差小于3m,输出频率在6Hz以上。能够在四足机器人翻滚、跳跃等剧烈运动场景下保持鲁棒。(2)针对台阶、沟壑、斜坡等特殊地形的建图问题,提出基于2.5D栅格形式的局部建图方法,融合位姿估计和相机深度测量信息,实现了足端近地面的稠密、高精度和实时重建。在原栅格图的基础上,提出基于Sobel算子边缘强化方法,避免了地形的过度平滑。在建图过程中增加两阶段去噪,并引入快速行进方法(Fast Marching Method,FMM)进行推断补全,克服动态场景下噪点干扰和数据缺失问题。通过位移量分类近似的方法改进地图融合过程,提升建图实时性。所建地图高程估计误差在3cm以内,输出频率大于4Hz。(3)针对四足机器人足端滑动风险的检测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地形粗糙度特征的通行性概率模型,融合深度和图像信息进行栅格级的语义分割,基于面元模型构建轻量化的全局通行性地图,提升了四足机器人规划的安全性和实时性。通过改进分水岭算法分割地形,融合颜色和纹理特征建立分类器,实现栅格粗糙度的语义标注,并有效适应了明暗场景。通过投影区分块检测,增加考虑了栅格间的联系,提升了高差和崎岖地形下可行域的连通性。通过超像素线性迭代聚类(Superpixel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SLIC)分割栅格地图,并引入面元模型建立全局地图,在保证建图效果的同时大幅减少计算资源占用,基于CPU算力的全局地图输出在1Hz左右。
其他文献
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指示(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SAR-GMTI)是现代SAR雷达的一项重要功能。在军事行动中,不仅需要对静止场景进行观测,更需要对战场上具有潜在威胁的运动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和跟踪。然而,运动目标在成像后会出现方位偏移和散焦,往往湮没在杂波中难以直接观测。多通道SAR是一种常用的SAR-G
目的 关注和分担弱势群体疾病经济风险,分析低收入家庭卫生疾病经济风险力度、强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全国第6次卫生服务统计数据,按照国际组织识别低收入群体的推荐标准,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不同收入水平群体,以农村低收入群体和城市低收入群体为重点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Tobit模型对不同收入水平下家庭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发生强度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农村低收入群体来说,被访者的健康自评水平、是
介绍廖品东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肺炎的思路和手法组成。廖教授认为小儿肺炎病位在肺,基本病机为"外邪客肺,肺失清肃,痰热内蕴"。小儿推拿及时治疗能减少甚或替代药物使用,其解表、排痰、清肃肺金的治疗原则是该法在临床治疗小儿肺炎中取得显著疗效的根本原因。主要推拿手法包括点揉肺俞、降肺肃肺法、抱肚法、开璇玑、点按缺盆;清肺平肝、捋中指化痰法、清天河水。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电场分布是决定复合绝缘系统耐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改善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绝缘子的沿面电场分布进而提升其闪络电压,提出了表层介电功能梯度绝缘子(SFGM)的设计概念及其介电参数分布优化方法。针对盆式绝缘子,以分别提升绝缘子凹面和凸面的沿面电场分布均匀度为优化目标,利用迭代算法自适应调整各表层的介电常数,以获得最优的介电常数分布。对比研究了介电常数分布取值无约束及有约束条件下,绝缘子的沿面电
<正>本刊讯(《中国医药导报》记者刘志学)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海涛教授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心脏重症大会上呼吁
期刊
学位
考虑到水泥细度作为影响淤泥改性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岳峰北站基坑淤泥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引入超细硅酸盐水泥为淤泥固化材料,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了超细硅酸盐水泥在两种不同应用方式下的改性淤泥工程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其中,一种应用方式是超细硅酸盐水泥直接单独使用,另一种应用方式是用超细硅酸盐水泥替代部分普通硅酸盐水泥组成复合水泥使用。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室内土工试验研究了试验用淤泥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防灾减灾工作越来越受重视,为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隔震减震技术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减震技术,也称消能减震,是在建筑的薄弱节点增加消能减震装置,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2021年9月,国家也出台相关法规,要求具有明确防灾属性的建筑如医院、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等生命线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