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然、世通事件的发生,使得美国500强中的前几名公司一下子轰然倒塌,造成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本市场一片混乱,诚信危机震撼着美国及国际社会,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对内部控制准则的关注。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大众的重要原因。为此,许多国家都纷纷通过制定法律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了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必备因素。2002年7月美国国会和政府加速通过了《萨班斯法案》。我国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于2006年7月由财政部牵头,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并组织开展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准则的制定工作,并于2008年5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项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共同构成了中国现阶段的企业内部控制准则体系,并从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施行,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企业施行,其后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中大型企业提前施行。同是亚洲国家的日本和中国一样,也是在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影响下开始重视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制度的。日本金融厅企业会计审议会于2005年1月设立了日本内部控制分会,由此开始了关于内部控制准则的制定工作。2006年6月7日,被称为日本“萨班斯法案”的《金融商品交易法》由日本国会正式提出,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正式列入法律范畴。随后日本企业会计审议会又于2007年2月正式发布了《有关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以及有关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实施准则的制定(意见书)》,并于2008年4月1日起开始的营业年度施行。但因实施时间较短,关于准则仍存在很多问题,2011年3月日本企业会计审议会根据内部控制准则三年来的工作进展,以引入内部控制报告制度后的情况为基础,对为了该制度的有效性和运用效率而导致与准则初衷相违背的运用进行了重新修正,并于2011年3月30日对新修订的内部控制准则进行了公示。新修订的准则将今后的改革目标落在能否准确反映事实的后续报道和内部控制框架的有效发挥上,并把防止会计欺诈作为今后研究的课题。尽管我国和日本都是参考的美国COSO整体框架和内部控制报告制度来制定的内部控制准则,但笔者通过解读比较两国内部控制准则中发现,无论是在构成方面还是在内容方面,两国之间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并且日本在制定准则方面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比如日本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规范中关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增加IT技术的应对要素以及规范中评价与审计范围等等。本文主要是对两国企业内部控制准则的发展构成和主要实施情况作比较,以期望在对比当中能从中得到启示和加深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准则精髓的理解,并不断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本文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论文写作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并介绍了主要的研究内容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准则的发展过程,我国准则的主要内容以及现在的实施状况。第三部分介绍了日本企业内部控制准则的发展过程,日本准则的主要内容以及最新修改的情况。第四部分也是本篇论文的重要部分,对中日企业内部控制准则做比较研究,从准则的制定以及内容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两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五部分也是本文的重要环节,该部分针对日本内部控制准则的特点以及通过比较得出的日本内部控制准则的优点和问题,总结出其对我国的启示以及完善我国准则的建议,为我国内部控制准则的制定提供参考价值。第六部分为总结,对文章的创新点、不足之处和可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