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北陆”蓝莓为试材,对发育过程中果实类黄酮含量及其合成酶活性、基因表达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利用不同紫外光照射离体和活体不同发育时期蓝莓果实,测定了果实类黄酮途径终产物(花青苷,原花青素,黄酮醇)的含量、生物合成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从底物、酶活性、基因转录水平阐明不同紫外光照射离体蓝莓果实和活体蓝莓植株对果实类黄酮途径的代谢调控及其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北陆”蓝莓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原花青素、黄酮醇在果实发育前期大量积累,果实发育后期主要转向花青苷的合成,并且都与相应的调控基因及结构基因变化规律相一致。花青苷的合成与果糖、葡萄糖含量密切相关,而原花青素与黄酮醇物质与果实抗氧化能力显著相关。2.不同剂量三种紫外光照射离体蓝莓果实,幼果期果实中类黄酮物质和酶活性随着UV-A照射剂量增加而递增,而UV-B和UV-C照射后含量随着剂量增加而减少,并且UV-A的诱导效果明显优于UV-B和UV-C。而白果期果实受到UV-B、UV-C照射后,类黄酮途径的激活效果明显高于UV-A照射,并且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活体UV处理中,随着UV-B和UV-C照射剂量的增加,幼果中总酚和原花青素含量呈递增趋势。3.离体和活体UV照射都不同程度地诱导了蓝莓类黄酮途径结构基因及调控基因的转录表达,它们具有明显的发育阶段相关性和紫外波长相关性。离体UV照射在果实发育前期主要诱导黄酮醇含量的提升,而果实发育后期主要诱导花青苷积累,其中UV-C的诱导效果最明显。而活体UV照射在果实发育前期主要诱导原花青素和黄酮醇的积累,后期主要合成花青苷,其中UV-B的诱导效果较UV-C明显。4.离体果实和活体植株对UV照射具有不同的响应模式。首先,离体果实随着紫外光波长的递减,果实类黄酮途径的诱导效果递增;而活体植株受UV-B的激活效果比UV-C明显。其次,相对离体果实而言,活体植株在UV照射后做出了系统的反应。离体处理中,转色前果实中原花青素合成受到UV诱导后转向黄酮醇合成途径;果实发育后期,糖含量及黄酮醇含量诱导减少而转向花青苷的合成。而活体处理中,整个果实发育阶段糖含量及类黄酮物质激几乎都受UV照射的激活。再次,UV照射活体蓝莓植株比照射离体蓝莓果实对类黄酮途径的影响相对较为缓和。5.离体UV照射不同程度地诱导了蓝莓果实中抗氧化能力的提升,并且具有明显的发育阶段相关性和紫外波长相关性。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抗氧化能力受诱导程度更大。UV-C的诱导作用较位明显。相对离体UV处理,活体UV照射对果实抗氧化能力影响不大,其中,UV-B对转色前果实抗氧化能力提升有较小程度的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