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激酶BIN2调控拟南芥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m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非生物因子。由于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造成的极端天气频发,低温胁迫越来越成为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灾害。因此,研究植物抵抗低温的生理以及分子机制,对帮助改良作物性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发现植物置于非致死的低温环境一段时间,其抗冻能力会获得增强,并将这一现象称为冷锻炼。而有关植物冷锻炼过程研究最为透彻的是CBF信号途径。CBF通路以CBF/DREB1转录因子为核心,在拟南芥中由CBF1/2/3三个串联基因组成。CBFs基因会在低温来临时大量表达,进而诱导下游COR基因的表达,这些COR蛋白会通过增加保护性物质,改变细胞膜成分等来帮助植物提高耐受能力。多项研究发现植物激素能够通过影响CBF通路调节植物的冷响应,比如乙烯信号下游的重要转录因子EIN3能够直接结合CBFs基因启动子并负调CBFs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耐冻性;茉莉酸甲酯JA信号中的重要负调控蛋白JAZ1能够通过抑制转录因子ICE1的活性负调控CBFs基因表达,施加JA则能够增强植物的耐冻性。油菜素内酯BR作为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影响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研究人员很早就发现施加油菜素内酯可以增强植物的耐寒能力,不过其分子机制并不清楚。为了了解BR信号影响植物冷响应的机制,本项研究利用BR信号相关突变体,从表型筛选开始逐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本研究对BR信号中重要的负调控因子BIN2相关突变体进行了表型实验,发现BIN2及其同源基因BIL1/2的三突变体bin2-3 bill bil2表现出较野生型更抗冻的表型,而过表达BIN2会削弱拟南芥的抗冻能力,表明BIN2负调控植物的耐冻性。鉴于在BR信号中,BIN2行使其负调控因子功能主要是通过磷酸化并抑制下游重要转录因子BZR1及其同源蛋白BES1的活性。本研究利用定制的BZR1抗体,发现在冷胁迫过程中,BZR1蛋白会快速发生去磷酸化,在4℃处理3 h左右达到一个高峰,表明BZR1会受冷激活;而且冻表型实验发现功能获得性突变体bzr1-1D和bes1-D均表现出抗冻表型,证明BZR1在冷响应过程中起正调控因子的作用。通过分析之前文献发表的ChIP-chip数据发现BZR1和BES1可以结合在CBF1/2的启动子上,本研究利用ChIP和EMSA实验确证了这一结果,并且利用瞬时激活实验证明BZR1可以诱导CBFs基因表达。进一步比较突变体bzr1-1D和野生型植株CBFs及下游基因COR基因的表达情况,充分证明BZR1确实可以诱导CBFs基因表达,并影响下游COR基因的表达。这一部分研究表明BZR1可以受冷激活,进而诱导CBFs基因的表达增强植物的耐冻性,而BIN2则通过抑制BZR1的激活参与植物冷响应过程。通过酵母文库筛选,本研究还发现BIN2蛋白可能与ICE1互作。利用pull-down和Co-IP实验确证了这一互作后,本研究进行了体外磷酸化实验和体内的Phos-tag实验证明BIN2能够磷酸化ICE1。进一步研究发现BIN2磷酸化ICE1会造成后者的降解,并且这种降解会降低ICE1对下游CBFs基因及相应COR基因的表达。最后,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成功构建了bin2-3 bill bil2 ice1-3突变体,并进行相关冻表型实验,证明BIN2部分通过ICE1实现对植物冷响应的调控。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一方面发现BIN2可以负调BZR1蛋白在低温下的激活,从而抑制下游CBFs基因的表达,减弱植物的抗冻能力;另一方面,BIN2还能够通过磷酸化ICE1,促进ICE1的降解来降低CBFs基因的表达,削弱植物的抗冻能力。重要的是,本研究还发现BIN2的激酶活性在植物受冷胁迫的早期会急剧降低,而在后期会重新升高。这表明植物在感受到冷胁迫后,会通过某种机制抑制BIN2的作用,增强植物的耐受能力;而在后期,重新释放BIN2的激酶活性,防止过度响应对植物自身造成伤害。这项研究证明BIN2是植物冷响应过程的一个重要开关,对本研究了解植物冷响应过程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能源大国中的支柱能源—煤炭资源,将长期占据十分重要的主体地位。目前,地下煤炭资源主要采用“121”长臂开采方式(即开采1个工作面,掘进2条回采巷道,留设1条煤柱),存在着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巷道掘进量大、生产成本高以及高应力环境下大变形灾害多发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高产高效的开采煤炭资源。提高沿空留巷开采技术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是国内外采矿界研究的主要趋势。但是在无煤柱自成巷工程项目管理与技术经济评价
玉米(Zeamayssubsp.mays)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原料,它对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玉米在大约9000年前由墨西哥中南部巴尔萨斯河流域的大刍草(Zea mays subsp.parviglumis)逐步驯化而来。在漫长的驯化选择过程中,玉米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B73和Mo17自交系是玉米基因组和遗传学研究中最广泛使用的材料,它
目前我国建筑物供暖(冷)能耗约占总能耗1 8%,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供暖需求线不断的南移,该能耗以每年1%的速率增长。我国主要的燃煤采暖方式给生态环境与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巨大压力。浅层地热能的开发主要是利用地源热泵技术提取热(冷)供建筑物供暖与制冷,提取“面广量大”的浅层地热能与热泵技术结合,用1份清洁的电能,搬运获得3份以上热能为建筑物供暖,比传统的中央空调省电约40%,不仅节
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植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时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人们对ABA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鉴定了 ABA受体——PYR/PYL/RCAR蛋白和共受体——A类PP2C蛋白。其中,A类PP2C通过抑制SnRK2类蛋白激酶的活性负调控ABA信号。在先前的研究中,多次报道了 ABA可以显著诱导个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我们了解并改造微生物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也是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的微生物基因敲除技术需要通过同源双交换及正反两次筛选才能获得最终的敲除菌株;后来随着高效噬菌体重组酶(bacteriophagerecombinase)的发现,通过一次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就能够实现DNA片段的同源替换,大大提高了基因敲除的效率,但重组过程仍需要
玉米作为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高温及干旱胁迫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农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严重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作物产量。植物叶片的气孔是植物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和散失水蒸气的门户,因此在碳同化、呼吸、蒸腾作用等植物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生理功能。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植物能够通过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散失,所以,通过研究
全球能源危机加速了人们对于可再生资源的探寻。木质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可再生资源,在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其中利用纤维素来生产燃料乙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相对较低的纤维素水解效率仍是限制其实际应用的瓶颈之一。里氏木霉具有强大的纤维素酶分泌能力,是主要的纤维素酶工业生产菌株,同时也是研究纤维素酶表达的模式菌株。里氏木霉中纤维素酶的分泌合成是一个的基因诱导表达过程,不溶
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是一类由己糖醛酸(Hexuronic acid,HexUA)和己糖胺(N-acetyl-hexosamine,HexNAc)组成的二糖单位重复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其结构复杂,常作为蛋白聚糖的侧链分布于细胞质基质及细胞表面。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Chondroitin Sulfate/Dermaton Sulfate,CS/DS)和肝素/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