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在大学英语测试中的应用——一项关于阅读测试任务表现与任务难度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weaw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论述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其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在任务型评价中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在Skehan(1998)任务难度的框架下,对不同类型阅读测试任务的任务表现及任务难度进行了分析性评定。 文章采用阅读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本校245名大一学生阅读测试任务表现与任务难度感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各分项阅读测试任务表现与整体任务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2.根据斯基汉(1998)任务难度框架所假定的任务难度可以用来预计学生实际的任务表现;3.学生自身对于任务难度的感知同样可以作为一定的依据,用来预测其实际的任务表现。研究表明:将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运用到具体的阅读测试实践中,要努力实现阅读测试任务的真实性与多样性;同时要确立阅读测试的任务难度框架,使测试的任务难度与受试者语言能力相匹配,从而达到科学测试的目的。
其他文献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是二十世界上半叶美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作家,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跻身于美国七位获奖者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评论界和读者
“审美距离”也被称作“心理距离”,是美学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爱德华·布洛将其解释为一种在审美过程中,存在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当代文学批评家韦恩·
美国人民追随自由与民主的步伐贯穿美国历史始终,从未停止过;在文学领域,这一传统也延续下来,不同的是,文学表达是隐晦地、无意识地进行的。本文采用社会一历史批评和心理分析的批
本文旨在以Reiss的文本类型理论为视角,以2012年莫言诺奖演讲稿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学术演讲辞的翻译中再现原文的艺术特征与美学效果。  学术演讲,顾名思义,是指介绍科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