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旅游者”几乎成为了当代“流行”“时髦”等的代名词。旅游者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其活动将对目的地旅游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旅游者群体也因其之于旅游业的重要性受到了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者出游动机、旅游行为、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的互动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使我们对旅游者群体的特征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然而,从旅游目的地角度对旅游者行为进行专门研究的资料却较为缺乏。且到目前为止,由社会学视角切入,从目的地角度对旅游者行为进行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文试图用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文章引言部分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行为的已有研究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引入了本文所要用到的社会学知识。第一部分里,笔者主要介绍了旅游者角色划分和旅游者体验模式等方面的知识,主要有Cohen的角色划分、Cohen的旅游行为模型、Jafari的旅游者模型、Turner的“远处的中心”思想等。这些理论知识是本文研究的基础,为读者更好地了解旅游者及旅游者行为提供了可能。第二部分主要对目的地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按照目的地系统的构成,从旅游资源、目的地基础设施环境、目的地旅游业发展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旅游资源部分的分类主要参考了现行的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只取其中大类,再结合旅游资源产生的历史,共包含了九个类别。目的地旅游业发展情况论述主要以旅游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引用唐代剑提出的生命周期第二轨迹理论,扩大了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根据旅游目的地资源情况及由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构成的综合可进入性两个维度,文中将旅游目的地划分出18个类别。需要注意的是,从旅游者行为角度出发,有些类别间可能不会有太多差异,但为了兼顾目的地各属性,笔者仍然将其单独列出。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旅游者在目的地的行为、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生活产生的社会性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整个文章的社会学视角主要体现在这一部分。该部分主要根据Jafari的旅游者模型对旅游者行为进行分析,以期理解旅游目的地对旅游活动不同阶段的影响。文章最后选择了吉林省四个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景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这些景区(景点)旅游业营销、管理等方面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