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双目视觉-惯导融合定位技术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jzobjz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机器人因自动化、智能化而广泛应用于工业、服务、物流等领域。实现移动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在于定位技术,如何实现定位算法的高精度、良好的实时性、高鲁棒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正追求的目标。论文选题来源于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复杂作业环境下重载铸造机器人研制”(项目号为16030901012)。本论文针对机器人定位技术展开了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一种改进的双目视觉里程计算法和一种视觉-惯导融合定位算法,并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特征点提取和匹配图像特征计算量大的问题,结合光流法特点,提出特征点和光流法混合跟踪的双目视觉里程计。首先,描述了相机模型,使用Kalibr工具箱对双目相机进行标定获取相机内参;然后,根据特征点和光流跟踪基本原理,量化光流跟踪难度,设置合适阈值,并通过极线约束检测,以此为依据切换跟踪方法,改进ORB-SLAM2前端视觉里程计;最后,在KITTI数据集上,实验并对比了改进视觉里程计与ORB-SLAM2前端视觉里程计,分析了本文改进双目视觉里程计的定位精度和运行效率。(2)针对视觉里程计受光照、速度等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采用基于滑动窗口的局部位姿优化方法,紧耦合双目相机、IMU信息,搭建视觉-惯导融合定位系统。首先,描述了本文视觉-惯导融合定位系统基本框架,并推导了 IMU预积分模型和IMU噪声模型,以视觉初始化得到的位姿作为初始值,对IMU陀螺仪偏差、加速度计偏差和速度初值进行计算完成联合初始化;然后,搭建一种紧耦合的滑动窗口的视觉惯导融合优化模型,定义系统状态量和目标函数,构建视觉和IMU误差项,根据Hessian矩阵的稀疏结构和边缘性特点求解多约束、多状态量优化模型;最后,通过imuutils对IMU标定,并根据Allan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标定结果。(3)设计实验验证视觉-惯导融合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实时性能。首先,在Euroc数据集上,实验并对比了视觉-惯导融合定位系统与VINS-Mono的定位性能,评估了本文搭建的视觉-惯导融合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然后,以小觅双目惯导相机为传感器,进行了相机-IMU联合标定;最后,在全向四轮移动小车上进行实验,以CPU占用率为指标,并分析了定位轨迹,验证了本文视觉惯导融合定位系统的计算效率和一般场景下的应用性能。本文相关研究有助于后续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研究,包括视觉定位和视觉-惯导融合定位技术,对机器人、智能车辆、无人驾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图[52]表[7]参[70]
其他文献
现如今各行各业都不能脱离互联网而独立存在,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就是一个重要问题。为确保数据的安全,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密,尤其是文本文档信息的加密以及数字图像加密。针对文本文档信息,就需要去构造密码强度高的密码体制,以及保护信息的私密性而提出的签名方案。而针对数字图像信息,就需要安全有效的图像加密算法。密码学中最为普遍且被广泛应用的加密体制就
目前对吉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方面,对其声学以及振动特性方面的研究较少,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以吉他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EMI技术的振动特性检测的方法,对吉他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对吉他琴弦以及共鸣箱的振动特性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然后搭建了基于振动特性的声学以及压电阻抗实验平台,完成了吉他的声音实验和阻抗实验;最后在仿真数据的基础上,通过MATLAB神经网络完成了对吉他琴弦不同直径的识别。本文的
新型二维纳米材料MXenes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电性以及亲水性等理化性质,在复合材料、能源以及催化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潜在应用前景。目前主要采用氢氟酸(HF)和盐酸+氟化锂(HCl+LiF)作为刻蚀剂来制备MXenes相材料。然而,两种方法所制备的MXenes相各有优势和不足。本文在HCl+LiF作为刻蚀剂的基础上,首次利用了球磨预处理方法,得到了“手风琴”结构的MXenes相(Ti3C2Tx)材
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大灾害之一,其发生由众多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传统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的可靠性还不够高,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许多难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近年来突出事故呈多发态势,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本文分析了目前常见的传统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的优劣势,引入具有解决复杂线性或非线性问题功能的神经网络。针对目前标准BP及RBF神经网络在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促使智能设备增长迅速,形成一个诸如由智能家电、汽车、设备和工具组成的庞大网络。这些设备工具收集大量的实时数据,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并提供重要的服务,显著改善人们的生活,丰富了集体生产力。海量的动态流数据处理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批处理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动态流数据的处理,且已有一些算法是基于集中式网络设计的,容易造成中心节点通信过载,降低了
矿井地下水作为煤炭开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既是一种隐患,也是一种资源。因此,研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动态特征,以及确定使其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对解决矿井水害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淮北煤田的五沟煤矿为例,通过数理统计和可视化该区水位与水化学数据,探讨了五沟煤矿自建井以来水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以及该区水化学离子含量和空间分布等特征。并进一步对五沟煤矿地下水水位的影
科技的不断创新支撑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就是支撑当今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科技之一。其中,如何提高机器人导航和定位的精度是机器人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机器人的导航和定位技术又与移动机器人的路径优化和轨迹跟踪技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因此研究移动机器人的路径优化与轨迹跟踪对于创新和发展机器人技术及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 RRT(the Rapidly exploring Random
淮南煤田位于华北型煤田南缘,在多期构造地质作用下,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深部岩溶水与煤系各含水层存在一定水力联系,威胁煤层安全开采。潘二煤矿位于淮南煤田水文地质单元中区,A组煤层开采常常受到底板石炭系太原组灰岩水影响,也受到奥陶系岩溶水的威胁。论文以潘二煤矿岩溶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整理矿区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利用C3Ⅰ段灰岩疏放水和奥灰突水过程资料,从岩溶含水介质特征、地下水动态特征、各含水层间水
线控转向系统与汽车传统的转向系相比,同时具备转向轻便性、舒适性、安全性、操纵性以及稳定性,具有更高的性能,随着汽车系统智能化,线控化发展进程,势必会取代传统的机械转向系。本文主要针对线控转向系统的路感模拟及系统容错控制问题展开了研究。首先,对线控转向系统变角传动比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研究了转向灵敏度不变,仅与车速变化相关的变角传动比特性,并结合单电机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CarSim
节理岩体中爆炸应力波的传播规律与节理充填介质特性关系密切,具体表现为充填介质的含水率、厚度影响其对爆炸应力波的吸收能力。论文以贵州地区层状节理发育岩体为背景,发现在水平节理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水的侵蚀及岩体风化变质,节理中出现的泥质夹层会使爆炸能量产生泄漏,爆生气体过早逸出,严重阻碍了爆炸应力波的传播,致使隧道轮廓面出现欠挖、爆破碎石块度过大、冲炮等现象,大大降低了炮孔利用率,直接影响了爆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