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之际江西遗民词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陆秀夫负宋幼帝赵昺在厓山蹈海而亡,标志了赵宋300年皇脉的断绝,同时也揭开了大批宋文人遗民生涯的序幕."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进退无据的孤绝处境既让这些宋遗民蒙受了沉重的心灵创伤,丰富了其有关人生、社会的情感体验,另外,"立功"一途受阻,又让他们能更自觉地担当起"立德"、"立言"之任,在文字著述中寄寓他们的亡国哀痛和存续传统的苦心.而诗词虽末技,却也能"存江山以不朽"(刘辰翁《小斜川记》),于是乱离易代的环境,既磨砺了一代封建士人的节操,又成就了一期遗民文学.宋遗民词即一显例,它以其深刻的悲剧意蕴和文化内涵而成为了词在宋代发展的一个光耀而悲壮的终结.宋末元初的遗民词坛,存在着江西遗民词人群和浙江遗民词人群两个相对独立的地域词人群体.尽管他们生活、创作的社会时代环境相同,但这两个群体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中,形成了个性气质、教养师承和生活经历、情趣及词学审美均有不同的互异的群体特征,并因此而形成了这两个词人群体在词的创作方面的地域特色.鉴于近年词学界对宋末江西遗民词人及其创作研究的冷落,为江西遗民词人坚毅的人格精神、江西遗民词丰厚的思想内容、独立的审美形态所感动,该文从地域分群对比的角度,以浙江遗民词人及其创作为参照,对这一词人群体及其创作作一宏观研究.既对江西遗民词人群的群体组成、群体关系、群体特征作了具体的实证的考察,又兼顾时代、地域因素的影响,从情感内容、艺术表现两个方面分析了江西遗民词所反映的时代生活内容、社会心理及其呈现出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展示宋遗民词坛多元丰富的审美形态,并拓展共时态文学现象的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杨沫的《青春之歌》两部小说,虽然出版时间相距较远,但二者所受评价惊人相似.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保尔和林道静,都是艺术史上
从VHS录像机X值的重要性出发,引出了X值的调整偏差。然后对X值的电路调整与机械调整进行了说明,对X值调整偏差与视频磁头绝对高度偏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给出了VHS录像机的视频磁
五四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引发了现代中国从社会体制到家庭伦理,再到个人生命的全面变革,而这些变革又直接影响到作家如何观照和塑造笔下的妻子形象。由此,本论文将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生命意志本体论、直观主义认识论和悲观主义人生观.其中"直观高于理性"是其学说之精髓.他的美学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命题是审
唐代笔记小说是唐代文学的一支奇葩,它同唐传奇一起与唐代诗歌并称为“一代之奇”.由于其数量大、内容广博、记录随意、可补史缺等特点,使其触角延伸至社会的各个角落,是研究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