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02基固溶体负载Ni和Ru催化剂C02甲烷化反应机理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CO2作为碳源转化成高附加值化学品或液体燃料对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其中CO2催化加氢生成甲烷是C1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之一。本文结合实验相关表征技术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CeO2、Sn掺杂CeO2负载Ni及CeO2、Cr掺杂CeO2负载Ru的催化剂进行CO2甲烷化反应机理研究。采用Ni/CeO2、Ni/Ce0.9Sn0.1Ox界面模型,研究Ni/CeO2催化剂CO2甲烷化反应机理,阐述活性金属、氧化物载体及界面的作用;并研究Sn掺杂对催化剂甲烷选择性的影响。采用Ru/CeO2和Ru/Ce0.9Cr0.1Ox模型,结合原位红外等相关表征阐述了CO2加氢反应过程中CO2吸附,空穴的形成和CO2甲烷化反应机理,以及Cr掺杂对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CO2吸附和CO2加氢in-situFTIR结果表明:在Ni/CeO2表面CH4*的生成是通过甲酸盐路径进行,没有观察到CO的吸附峰。通过比较CO2在不同位置和OH存在下的吸附情况,明确OH存在下CO2与其作用易形成碳酸氢盐。通过DFT计算比较CO2三种转化路径,得出在Ni/CeO2催化剂上CO2加H形成甲酸盐的能垒最低,遵循甲酸盐路径。反应的决速步为HCOO*的C端加氢到H2COO*,该过程的能垒是1.08eV。结合in-situFTIR测试和DFT计算结果表明:Ni/CeO2催化剂甲烷化反应机理遵循HCOO*路径,详细路径为:CO2+OH→CO3H*→CO2*→HCOO*→H2COO*→H2CO*→H2C*→CH3*→CH4*。
  (2)与在Ni/CeO2催化剂上选择性生成甲烷不同,在Ni/Sn0.1Ce0.9Ox催化剂上选择性生成CO。H2-TPR结果表明Ni/Sn0.1Ce0.9Ox催化剂Ni与O-Sn有更强的相互作用。XPS结果表明Ni与O-Sn的结合力更强从而导致Sn迁移到表层,表面Sn含量高于纯载体表面Sn含量,且Ni/Ce0.9Sn0.1Ox催化剂空穴少。
  STEM-mapping结果表明Sn受力往Ni区域移动,形成大量的Ni-O-Sn界面。三种Ni/CeO2、Ni/Ce0.9Sn0.1Ox和Ni/0.1SnO2/0.9CeO2催化剂选择性与活性存在差异的原因为Ni与载体的作用界面不同。CO2-TPD结果表明Ni/Sn0.1Ce0.9Ox催化剂中等强度碱性位点更少。In-situFTIR结果表明与Ni/CeO2相比在该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含量减少,未观察到物种间明显转变。DFT计算表明Sn掺杂影响表面OH的吸附,减少了CO2的吸附位点,同时最优的吸附结构与吸附位点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选择性的改变。
  (3)CO2吸附和CO2加氢in-situFTIR结果表明,在Ru/CeO2表面CH4*的生成是甲酸盐路径和CO路径共存的双路径反应。甲酸盐路径较CO路径转化温度更低,CO*后续加H发生在Ru活性位上。
  (4)Cr掺杂显著提高了Ru/CeO2催化剂CO2甲烷化反应活性。Raman、DFT和XPS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改性催化剂,改性后载体或催化剂氧空穴形成能更低,含有更多氧空穴与表面活性氧物种。H2-TPR结果表明Cr的加入促进了Ru/Ce0.9Cr0.1Ox催化剂氢溢流效应。In-situFTIR结果表明Ru/Ce0.9Cr0.1Ox催化剂表面碳酸氢盐、甲酸盐含量更多,证明甲酸盐后续加H转化的活性位点是空穴。DFT计算结果表明对比CO2在空穴和OH存在下的吸附结构,在Ru/Ce0.9Cr0.1Ox催化剂上较Ru/CeO2催化剂CO2更易吸附,结构更稳定。综上,Cr的引入导致Ru/CeO2催化剂氧空穴量增加,增加了CO2吸附活化位点。同时催化剂对CO2的吸附更容易,从而提高了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由于学生初步接触戏剧,把握不深,课堂气氛沉闷,效率质量不高,知识和能力目标难以达成。而课堂教学只有把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才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所以本次戏剧名篇《雷雨》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要体现综合实践性,教学方式多样性,灵活有创造性,让学生体验一个灵动有创造性的戏剧课堂,认识戏剧并喜欢上它。  【关键词】 灵动创造;自主实践;综合实践;未来发展  【中图
期刊
【摘 要】 现行的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对英语的初步感知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的独特思维创新精神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培养小学生具有正确的创新学习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基础,也为小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有机连接作了铺垫。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学生;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英语不是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01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励。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知识面广,我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加入了以“关心、尊重、宽容、信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感因素,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自主学习意识。  一、全面关心爱护学生  让爱浸透
期刊
随着经济和需求的发展,锰系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各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工业上制备电解锰的过程时,在电解槽的阳极端会产生富含锰铅等元素的阳极渣副产物,其成分复杂,难以利用。目前世界各国对此并无妥善回收利用方法,造成资源浪费甚至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作为锰矿最大的资源利用国,亟需解决此问题。本文通过硫酸助浸电解锰阳极渣,加入还原剂还原浸出,经过净化除杂,制备高纯电池用硫酸锰,实现锰的回收和铅的富集,回收利用阳极渣中有价元素锰及铅。
  本文以湘西某工厂电解锰阳极渣为原材料,以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为最终目的,进行锰阳极
【摘 要】 韩信之死令千古叹惋,“生死两妇人,成败是萧何”是世人对其一生的概括。笔者认为,这一看法只注意了外部环境对个体影响,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造成韩信悲剧命运的最根本的原因当在韩信自身。本文试从韩信的人生经历来探讨其悲剧命运的必然。  【关键词】 韩信;悲剧命运;《史记﹒淮阴侯列传》  【中圖分类号】 G63.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
期刊
【摘 要】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欣赏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以逐渐形成,进而促进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欣赏”,不仅是指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及作品的含义。在教师营造的师生互动的氛围中,自然的将学生引入课堂的教学当中,而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进行课堂参与的欲望.学生们自然的融于课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期刊
【摘 要】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其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为学习乙酸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乙醇;官能团;分子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4.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2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地位
期刊
【摘 要】 《木兰诗》作为传统名篇,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乡土资源,通过教师引领下的学生课下分组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场”热情,课内外相结合真正将课本学厚。  【关键词】 乡土资源;课内外结合;木兰诗;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木兰诗》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双璧”之一,被收入各种版本的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