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自建国以来,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曾进行多次调整,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制度功能不断增强,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农村仍然存在着相当规模的贫困人口,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贫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贫困地区与人口日益集中化、脱贫人员返贫现象严重、贫困边缘人口众多等。为此,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新时期,推进农村贫困救助制度的创新,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安全网的作用,有利于缓解农村贫困状况、减少不和谐因素和促进新农村建设。文本选择农村贫困救助制度创新作为研究内容,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希望为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提供些许建议。具体来看,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进行阐述,同时对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为理论阐述部分,对农村贫困救助制度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农村贫困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论述,包括需要层次理论、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有效需求理论、贫困循环理论、权利贫困理论等;第三部分从实践情况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别是就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地剖析。第四部分为对策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分析了创新农村贫困救助制度的可行性,研究了应该遵循的建制原则,并从建制理念、筹资模式、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创新的具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