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众多学者仅关注儒家审美教育思想,而忽视了道家的相关理论贡献,尤其是庄子审美教育思想也少有人予以应有的研究。作为“轴心时代”(雅斯贝斯)的思想家庄子,面对当时秩序全无,价值混乱的社会状况,他把目光投向人,企图解除个体生存的种种束缚,以期实现对人类生存困境的突围。与儒家“由外向内”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是,庄子的教育思考是以“由内向外”的方式,立足于人,关注个体的生命价值为特点的。庄子通过对“道”、“天地之大美”的体认,着眼于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强调人之自然本性的恪守,从而实现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进而达致心灵自在自适的审美境界。庄子这一部分极具教育意义的相关思想,本文将其称之为“庄子审美教育思想”。在价值与工具理性分裂,物质与精神生活发展极不平衡的现代社会,审美教育发挥着人类精神美化,感情净化,人格塑造等不可取代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审美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实践中依然是一种外铄的教育方式,对审美体验不够重视,对审美个性不够关注等。对当下教育改革来说,要使整个教育过程契合受教育者的审美个性,渗透自由创造之精神,改变教条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庄子审美教育思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前人对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研究,在总结庄子审美教育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试图挖掘其崇尚自然,关注生命的审美教育内涵,建构相对完整的庄子审美教育思想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期对现代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些启示。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内容,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方面。第二章是庄子审美教育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其中“现实基础”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反对文明进程中人的异化;第二、对儒家“礼乐教化”的批判;第三、先秦审美意识的萌芽。“理论基础”为:第一、道法自然;第二、天人合一;第三、人性美论。第三章是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本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释,分别是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美学内涵、目的、主要方法、特点。第四章主要讨论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内在矛盾。第五章是探寻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现代意义。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第一是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第二是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