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转移作用机理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皖江示范区的实践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an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转移是指由于生产要素、环境、供需等的改变,国家或地区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将产业转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现象,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实际上是一个行为的两个方面,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讲,是产业转移;对于产业转入地来讲,是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强调的是经济现象的客观性,而“承接产业转移”更多地强调利用经济规律,促进产业发展的主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自本世纪开始,我国实施的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便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指出,皖江示范区要积极探索如何进行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构建发展新模式。  本研究按照“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机理归纳—定性和定量分析—路径构建”的研究思路,对皖江示范区产业承接与转型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理论,深入剖析不同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特性及模式。通过对国内外产业转型升级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和归纳其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为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通过对产业转型升级效应的分析,从理论上阐释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各地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对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的理论分析,对产业转移的特性、模式和内在机理进行了构建。本研究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协同性、层次性、动态性、区域性的六个特性。产业转型升级模式由目标、路径和动力三个方面构成。目标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转型路径通过推进产业转移、发展新兴产业、实施管理创新,动力来源于各类主体的内动力和生产要素的驱动力。产业转移内在机理主要体现为“234”。通过集聚市场与政府两个外在作用力,优化要素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价值链三条具体途径,强化产业承载、选择、创新和配套等四个支撑力。  围绕产业承接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效应,定性分析了皖江示范区的设立背景和重大意义,归纳总结了皖江示范区产业承接与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明显成效。在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进行分项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皖江示范区产业承接与转型升级效应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总结皖江示范区在“承接中创新”取得的成绩及经验,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市场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强化规划引领和软硬件建设,推动产业承接与转型升级互动发展,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由产业承接向创新驱动、由分散孤立向集群联动转变。结合前述理论和实证分析从多角度提出推动皖江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框架,多角度分析产业承接对皖江示范区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为皖江示范区下一步发展路径的制定提供事实依据。  本研究进一步明晰了皖江示范区产业承接与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经济新常态等时代背景,按照产业承接与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针对示范区存在的问题,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皖江示范区产业承接与转型升级发展路径。着力以市场化改革为先导,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畅通产业转型升级的微观路径;以科技创新与高端服务业嵌入为切入点,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畅通产业转型升级的中观路径;以“互联网+”和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价值链整合,畅通产业转型升级的宏观路径;以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对产业承接与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以软硬件建设和开发区整合为抓手,增强示范区产业承接与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成人脊柱畸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脊柱矢状面平衡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既往研究报道了大量广泛应用的评估矢状面脊柱骨盆序列的参数,如:矢状面垂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化学工业园区建设的热潮,上海、广东等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率先试点兴建化工园区,随后在全国推广并成立省级化工园区1200余个。伴随着化工园区规模和实力的不断增强,呈现出了特有的化工园区经济发展模式,即在化学工业和化工产业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将化学工业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以企业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工园区的兴建是近年来发展的主流,也是化学工业发展的新型模
在新形势的背景下,我国的发展得到很大的转变,同时也更应重视和谐社会与经济社会的建设.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传统的党建工作已经无法很好满足时代的要求,逐渐被淘汰.所以对于电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前置性作业,又称为前置性学习,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
《洞庭渔隐图》墨色苍润,不论山石、树木、树叶都注意墨色浓淡的交替运用,借以表现层次关系,并突出主要物象。笔法多变,皴擦点染,均可看出作者高超的控笔能力。湖山间幽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