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中国正式实施巴塞尔协议Ⅲ,随着资本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巴塞尔协议Ⅲ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约束有所减弱,当前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压力来自于宏观审慎管理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开始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先后建立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宏观审慎评估程序(MPA)”,虽然管理框架不断完善丰富,但以资本为纽带,将宏观经济金融目标传导至微观金融主体、实施有效约束的脉络没有改变。近年来伴随着存款保险差别化费率评级、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等配套政策的出台,资本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越加凸显,各类宏观审慎工具的运用提高了资本要求。宏观审慎管理与银行自身价值最大化往往存在冲突,如何在遵守宏观审慎政策导向的基础上,取得微观利益、宏观目标的最大公约数,就需要在资本管理,这一微观、宏观相交集的核心工具上加强研究,重点突破如何结合经济周期的变化,基于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做好资本管理的提前应对,形成以资本为核心的、不同周期下的经营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最新监管政策对国内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及其实践进行了梳理,包括时间维度工具箱,结构维度工具箱和配合维度工具箱三大类别。通过对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中各种工具的作用机制,以及与资本管理内在关联性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发现当前三大维度工具箱的工具运用,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造成了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为防范大而不能倒的系统性风险,结构维度和配合维度工具的运用提高了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二是时间维度工具的运用使得逆周期监管力度加大,二者叠加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造成了较大压力。并结合当前国内银行资本管理中面临的两个方面挑战,提出应对结构维度和配合维度工具带来的挑战的策略,是加强四个方面的组合管理提升资本回报水平,同时从三个领域做好加权风险资产优化,以应对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整体提升;应对时间维度工具带来的挑战需同步做好不同经济周期下的资本管理应对机制。研究发现,在预测经济进入上行周期,需加大资产投放,重点是加大投放的同时做好资产证券化出表,以在当期实现较多的利润积累,降低资产增速和资本消耗,提高逆周期资本缓冲,不仅同时符合宏观审慎管理各种工具要求,同时为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后做好了充足的资本储备。在预测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时,重点是做好资本工具发行准备,提前补充资本,防止逆周期调节使得资本消耗加大、严监管提升资本充足率要求等多方面的冲击。上述结论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在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两个角度的共同努力,本文分别从加快资本工具的创新与补充渠道、提高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管理目标一致性方面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提出了进一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