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粉菌目在传统的分类地位中被放在担子菌门冬孢菌纲下,并划分为黑粉菌科(Ustilaginaceae)和腥黑粉菌科(Tilletiaceae)。1997年Bauer等根据黑粉菌与寄主相互作用区特征和黑粉菌隔膜类型提出新的黑粉菌分类系统。越来越多的黑粉菌分类文章发表都是依据此系统,但是,国内目前很少以新的分类系统对我国的黑粉菌进行系统报道。本文首次以新的分类系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黑粉菌进行系统报道,以期为今后东北地区黑粉菌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主要对从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区内采集的约110份黑粉菌标本以形态学为基础,对我国东北部地区黑粉菌进行了分类学研究。
作者根据黑粉菌的最新分类观点,对寄生在我国东北部地区6科15属植物上的黑粉菌进行了系统分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寄主植物的科、属、种,以及黑粉菌的孢子堆、黑粉孢子的形态特征。从这些标本种共鉴定出了黑粉菌23种,它们分属于4目4科9属,其中有1个中国新记录种即:蚊子草条黑粉菌Urocystis filipendulae(Tul.)J.Schrot.,2个东北地区新记录种即:大油芒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abramovianum(Lavrov) Karatygin、荩草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arthraxone(Patouillard) L.Guo,4个吉林省新记录种即:白头翁条黑粉菌Urocysiis anemones(Pers.) Wint.、宾地瘤黑粉菌Melanopsichium pennsylvanicum Hirschhom、鸭跖草黑粉菌Ustilago commelinae(Komarov) Zundel、尼泊尔蓼黑粉菌Ustilago nepalensis Liro。同时增补了2个中国新记录寄主即:光叶蚊子草Filipendula palmata(Pall.) Maxim. var。glabra Ldb. ex Kom.和兴安白头翁Pulsatilla dahurica(Fisch.)Spreng,3个东北地区新记录寄主即: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荩草Arthraxon hispidus(Thumb.) Makino、穿叶蓼Polygonum perfoliatum L.。其中蚊子草条黑粉菌寄生在蔷薇科植物上,这在中国尚属首次。
本文对所采集到的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并附有一些种及其寄主的照片和讨论。种数超过2个的属附有属内分种检索表。所有的标本保藏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J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