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经济区域性合作趋势明显增强。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这既顺应了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已经参加的多层次的、区域、次区域和跨区域的经济合作中,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整个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运用归纳、分析等方法,系统的论述了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诸多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措施。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冷战后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及意义。自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区域合作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然而本应成为区域合作亮点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却不尽如人意。我国为了适应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开始了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但从总体水平上看,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较大差距。在世界与东北亚主要经济体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于东北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亚洲经济的希望所在。而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还应该立足于亚洲,积极促进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从而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三足鼎立的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东北亚作为东亚的一部分,应该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地区。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形势,在中国已经参加的多层次的、区域、次区域和跨区域的经济合作中,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整个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及取得成就。冷战后,随着东北亚各国关系的改善与各国贸易的深入开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东北亚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其经济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金融危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国的努力,各国经济均有所起色,双边贸易、投资等经济合作也有所回升。该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的主要表现为各种合作经济圈已由构想步入实际的运行。目前东北亚各国之间除了各个国家整体之间的经济、技术、文化合作外,已经形成了四个次区域性的经济协作圈。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制约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外部因素。尽管东北亚各国特别是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同该区域内的合作潜力、区域外其他地区一体化的步伐以及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比,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如社会制度的非一致性和经济水平的悬殊性,另外,大国利益的集中性以及大国关系的复杂性也影响了该区域经济合作的全面发展。第四部分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针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状况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将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我国沿边开放政策相结合,以具体领域的合作促进整体性的经济合作;其次要谨慎处理东北亚区域内的热点问题,为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一个稳定的地区环境;再次要在“10+3”框架下积极促成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日韩三国应当排除彼此间的不信任,积极扩大经济合作与政治交流,为促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