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植被参数VIC陆面过程模型的土壤含水量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alkero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含水量是陆—气—水循环及地表能量平衡中的一项重要参数,在水文过程、气候变化、生态平衡、农业生产等不同领域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异质性强,通过站点观测获取大范围高质量的实测资料较为困难,遥感手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陆面过程模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具有对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土壤含水量数据的模拟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土壤含水量信息获取途径。对陆面过程模型模拟土壤含水量的研究有利于土壤含水量信息获取方法的发展,促进土壤含水量信息在干旱监测、水文观测等问题中的应用。论文针对基于动态植被参数VIC陆面过程模型的土壤含水量模拟进行研究,以构建基于多源数据的VIC陆面水文模型为基础,使用不同植被参数方案进行模拟,通过在西藏那曲区域对基于动态植被参数VIC模型模拟表层土壤含水量的验证实验,研究动态植被参数对VIC陆面水文模型的影响,建立合理有效的模型植被参数改进方案,并基于改进方案在全国开展模拟且进行验证。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有:基于多源数据的VIC陆面过程模型构建。收集并整理了包括CLDAS气象驱动数据、中国土壤水文数据集、中国1:100万空间化的土壤属性数据、MODIS植被参数数据等作为数据源,根据VIC陆面过程模型的要求,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筛选及相关预处理,将数据分别参数化为VIC模型的气象驱动数据、土壤参数数据、植被参数数据等,并基于这些数据建立了基于多源数据的VIC陆面过程模型。基于动态植被参数的VIC模型土壤含水量模拟研究。使用建立的VIC陆面过程模型,设立不同的植被参数组合方案,分别进行了2008-2012年的模拟。以西藏那曲为试验区,对比分析了MODIS遥感数据估算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植被覆盖指数(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两种动态植被参数对VIC水文模型模拟表层土壤含水量(0~15cm)的精度影响。结果表明,与使用静态植被参数相比,基于MODIS的动态LAI及FVC的VIC模型模拟的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精度显著提高,且冰冻期的改善尤为明显,偏差Bias从0.101cm3·cm-3下降至0.032cm3·cm-3,均方根误差RMSE从0.135 cm3·cm-3下降至0.071 cm3·cm-3,相关系数R从0.483上升至0.836。进一步分析表明,两种植被参数对VIC模型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模拟精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但FVC的影响更显著。基于动态植被参数的全国土壤含水量模拟及验证研究。基于最佳动态植被组合方案的VIC模型,在全国进行了模拟,生成了一套历时9年(2008-2016),时间分辨率为1天,空间分辨率为0.0625°的全国土壤含水量数据集。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全国443个站点观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动态植被参数的VIC模型在全中国表现良好,VIC模型模拟的全国土壤含水量产品精度较高。此外,在潮湿地区(华南、华东、华中地区),VIC模型模拟的土壤含水量产品的高估现象更明显,模拟精度比在干旱地区稍低,但模拟产品与站点实测值的相关性更高;在不同的地面覆盖地区,模拟精度从常绿林到荒漠递减。这可能是测站数量少、模型的土壤下渗率设置导致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安装不规范、设备老化等原因,止回阀故障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可能会降低机组出力从而对电站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止回阀无法正常工作的原因
演习课堂教学法是起源于德国的教学方法,现在已在日本大学形成制度化的“演习课程(Seminar)”,本文首先对该演习教学法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主要研究此方法与大学物理课程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