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研究

来源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选择企业人力资本产权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力资本产权的内涵特征、人力资本产权归属、计量与分割、收益分配制度等问题的论述,初步构建了一个包括四大问题(什么是人力资本产权、人力资本产权归谁所有、如何计量与分割、实现的收益分配制度)的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理论框架,并结合中国国有企业的实际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通过比较现代西方产权学家、马克思、中国的学者对产权的不同理解,回答了什么是产权.从产权的角度重新诠释了什么是人力资本,并提出了人力资本要素构成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狭义和广义的两方面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人力资本产权?并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的权能结构与特征.其次,人力资本产权归属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该文通过对人力资本产权归属问题上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比较,依据马克思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思想,指出人力资本产权(所有权)归个人所有.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中的资本及其所有权已不是一种而是两种,人力资本应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共享是最优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具体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最优安排是国家和劳动者共有.至此,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人力资本产权归属问题.第三,从人力资本产权的特点与价值构成入手,明确了人力资本产权价值计量的基础是人力资本为企业带来的相应收益,即人力资本的贡献——税后纯收益.在对前人有关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评析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一套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价值计量模型,并引入岗位价值模糊评价法,解决了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分割难题.这样就初步回答了第三个问题——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如何计量分割.第四,切实可行的分配制度是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的重要条件.与支薪制相比,分享制是理想的人力资本产权收益分配制度.分享制的形式有多种,包括利润分享制、股票期权制、职工持股制等.论文着重论述了每一种制度的产生、发展、理论基础、实现形式,以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这样就对第四个问题——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分配制度作出了回答.
其他文献
“经济稳步增长”和“促进就业”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目标,与民生息息相关。近些年,通过产业升级,中国的经济保持每年约8%的增速高速地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
该文在充分分析了中国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发展经验,认为中国的融资模式选择,可以分为近期的过渡模式和未来的目标模式.作为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快速与便捷,基于信息传播过程构建了形式多样的社交网络。社交网络中用户的行为、态度、信念会受到其朋友行为的影响
与中国联通咄咄逼人的“双模计划”几乎同步,中国移动即将推出“一卡双号”或“一卡多号”业务。其实早在几个月前我国南方的某些城市就已经推出了移动“一卡双号”了。
该文考察了湖北省医药产业的企业发展与主要产品分布,得出湖北省医药产业子产业的分布与优势产业的分布并不吻合这一现实态势.从产业角度,该文引入竞争力理论与方法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