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轧3003铝合金热加工性能及组织演变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普及与发展,大规格动力锂电池壳的需求明显增加。动力锂离子电池用铝板将成为铝加工产品中又一重要品种。目前,铝锰系铝合.金因.为其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爆.破能力,被广泛的用于生产动力锂电池的外壳。铝锰系铝合.金在其他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行业也被广泛应用。众多学者对3系Al-Mn合金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处理对组织的影响、热处理和不同加工工艺对材料组织的影响、微合金元素对组织的影响等方面。但是关于3003铝合金热加工性能方面的研究较少。为.了改.善成型.工艺和变形组织,提高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对.其热加.工性能及.其变形.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利用Gleeble-35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对铸轧3003铝合金在不同热变形条件下.进行热压缩实验。具体的实验参数为:变形温.度350-450℃、应变速.率0.1-10 s-1、最大真应变0.8。并根据试验机实时采集的数据,导入origin中,采用多项式拟合,绘制铸轧3003铝合金在实验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曲线,分析不同热变形参数对3003铝合金流变应力曲线的影响。基于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建立铸轧3003铝合金的本.构方程,在此基础上,加入应变量的因素,构建铸轧3003铝合金的耦合应变量本构模型。基于DMM.理论,绘制材料的热加工图。利用光镜、扫描电镜、EBSD等表征手段研究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铸轧3003铝合金组织的演变。主要结论如下:(1)流变应力曲线分析表明:3003铝合金的流变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而减小。呈典型的加工硬化.和动态回复特征。并以流变应力曲线为基础,基于双.曲正弦Arrhenius.函数关系,构建3003.铝合金本构方程。考虑.应变.量对本构.方程的影响,对已建.立的本.构方程进.行优化改.进。(2)组织观察表明:材料在热压缩的过程中析出了大量的第二相,呈链状沿着晶界分布。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增加,均有利于组织中的第二相长大,周围细小的第二相重新融入到基体中,第二相在425℃、1 s-1时分布的更加均匀。(3)根据采集的热压缩数据,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确定了3003铝合金的各个材料常数。构建了铸轧3003铝合金的本构方程:ε?=8.5891×1013[sinh(0.020901σ)]8.1492exp(RT-186829)并进一步对上式改进,建立材.料的耦合应.变量本构方程,并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4)铸轧3003铝合金热加工图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研究表明:材料实验条件下在425℃、0.1 s-1和450℃、10 s-1附近是最佳热加工窗口区域。材料在热压缩的过程中原始晶粒等轴特征被破坏,热压缩后呈纤维状。动态再结晶以CDRX为主,并伴随着DDRX。
其他文献
个体之间无处不在的耦合关系已经成为描述系统的基本范例。耦合复杂网络系统的一个显著特性是一个有效节点除了维持本地网络的连通性之外,还应该具有多个外部连接边的支持。在现实生活中,相依网络的连接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特征,并非局限于一一相依或以确定比例相依的简单模式,一个网络中的节点可以随机地依赖于其他网络中的若干个节点,这种相依模式更适用于实际情景。本文中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来研究具有多个相依关系的耦
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是焊接工作者的永恒追求。等离子弧焊接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弧焊工艺,与其他高能量密度焊接工艺(如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相比,具有焊接成本低、对装配精度要求低的特点,可以在不开坡口的条件下一次性焊透5-8mm厚的钢板。然而,当焊接更厚钢板时,常规等离子弧焊接电弧的穿透能力有限、小孔稳定性不足,制约了等离子弧焊接在中厚板焊接领域中的应用。提高电弧穿透能力是提高等离子弧焊接效率和质量的有
近年来,石油基塑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加剧了石油资源的消耗,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开发可降解生物薄膜材料成为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热点。燕麦蛋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及天然可降解性,但是纯燕麦蛋白膜存在机械性能较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在食品包装材料的应用;加入普鲁兰多糖制备的复合膜可以改善蛋白膜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可以促进蛋白质与多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复合膜的性能。天然复合膜不具备
当前,车辆智能控制技术迅猛发展,先进悬架系统搭配有效的控制策略,能显著提升车辆驾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悬架控制策略的实施要求车辆悬架系统的核心阻尼调节元件具有高度可控性,并能实现阻尼连续调节。为此,本文搭建了基于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研究其在多种控制策略下,对自身振动抑制的有效性和综合性能提升的改善率进行有益的探索。全文研究要点概括如下:(1)基于CDC减振器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分析,
屏蔽泵因其无泄漏的特性在石油、化工、制药等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高温屏蔽泵可用来输送200℃以上的高温介质。但目前高温屏蔽泵多为单吸形式,在大流量工况下因其轴向力和汽蚀余量大、效率低等原因受到较大的使用限制。为此,本项目创新研制了一种大流量高温型双吸屏蔽泵,该泵轴向力易于平衡,运行效率高,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故对此类泵展开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创新研制的大流量高温型双吸屏蔽泵为研究
传统石化资源消耗所带来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的热点话题,因此各国政府纷纷将新能源汽车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以缓和这一问题。与传统内燃机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凭借其易于维护、环境友好、可靠性等优点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然而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唯一动力来源,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事关车辆的续航里程和热安全,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近年来,热电制冷/制热单元凭借其无污染、无噪音、响
多级潜水电泵因适应性强且易增压的特点被各领域广泛应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对其运行稳定性提出严苛的要求,故提升多级潜水电泵水力性能对实现节能减排、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导叶作为多级潜水电泵主要过流部件,其轮毂角区的二次流分离涡主导水泵损失。因此本文旨在探究空间导叶角区分离涡形成机制,提出二次流分离涡控制方法,突破多级潜水电泵的效率收益瓶颈。本文在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90847)与
柔性轴承是谐波减速器的核心组成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谐波减速器的使用寿命。作为柔性轴承的基础零件,轴承内圈在循环交变载荷中服役时易发生疲劳失效。本课题以轴承内圈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组合方法开展激光喷丸强化研究工作,探索激光喷丸强化机制及残余应力与宏观变形的控制方法,实现薄壁内圈零件的形性协同控制,为激光喷丸强化技术在轴承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论文的要工作如下:(1)分析激
随着微纳结构加工技术的发展,通过激光加工使样品具有功能性的微纳结构表面逐渐成为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热点。由于较高峰值功率的飞秒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所以,对飞秒激光诱导表面周期性条纹结构的调控以及对表面周期性条纹结构的超快动力学形成机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本文首先从实验上采用能量比为1:1的双脉冲列对6H-SiC晶体进行线扫,研究了双脉冲延时和偏振方向对LIPSS(激光诱导周
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作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最理想途径,其研究近年来备受各国研究人员的关注。在众多光电催化分解水材料中,氧化铁(α-Fe2O3)具有无毒、禁带宽度合适、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以及成本低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光电催化剂。但同时,氧化铁也存在着导电性差、光生电荷寿命短、载流子扩散路径短、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动力学速度慢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