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语言的科学化、规范化、艺术化,试图通过文献、观察、文本分析、访谈等方法获得教学“精致”语言的理论文献和活动资料,在此基础上思考、整理、分析出教学“精致语言”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探讨“精确”、“精炼”、“惊艳”三种教学语言的概念界定、特征与标准、现状与问题,最后论述了影响教学“精致语言”获得的主客观因素,提出“教学精致语言”提高策略。
本研究着重探究教学语言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教学语言,尤其是教学“精致语言”在促进和优化幼儿语言与思维、学习品质、审美意识与体验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和一般教学语言相比,教学“精致语言”更加注重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语句的连贯性、逻辑性;注重语言承载信息的有效性、简洁性;注重语言表达幽默、文学性、审美性等特征。
教学“精致语言”的核心概念包括“精确”、“精炼”、“惊艳”三方面。“精确”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为表达明确、正确、严谨、完整、逻辑性强等;“精炼”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为语言表达时间短、数量少、质量精;“惊艳”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为情境性、新颖性、即兴爆发、游戏性、日常化、超越性、个性化等。
目前幼儿园集体音乐活动中教学“精致语言”使用现状表现为:普遍认同语言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部分教师对优秀教学语言认识较为深刻、多数教师能够反思自身教学语言。当然教学精致语言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多数教师对教学精致语言无明确意识,在活动中问题突出;部分教师对精确、精炼、惊艳教学语言理解有误;不恰当语言表达习惯、语法错误、语句逻辑等问题较为常见;提问、反馈、规则等环节教学语言使用不规范。
影响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精致语言”的主客观因素为:教师自身素质形成语言习惯难以提升优化;教师个人学习能力及学习经历影响精致语言的习得;教师对幼儿认知能力理解不足导致语言精致化程度不够;备课难度大导致教师对教学语言把握困难;教学语言学习和改进本身较为困难。
教师提高教学“精致”语言运用能力需要结合多种手段循序渐进提升。在激发教师意识和深化对“精致教学语言”认识方面,可以利用团体教研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精致语言使用能力;在优化语言表达习惯和提高语言使用规范方面,需要充分了解幼儿并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备课认真充分准备教学语言;课堂互动中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调整与转换;根据幼儿年龄差异和个性差异不断调整教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