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音乐活动中教学精致语言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lia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语言的科学化、规范化、艺术化,试图通过文献、观察、文本分析、访谈等方法获得教学“精致”语言的理论文献和活动资料,在此基础上思考、整理、分析出教学“精致语言”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探讨“精确”、“精炼”、“惊艳”三种教学语言的概念界定、特征与标准、现状与问题,最后论述了影响教学“精致语言”获得的主客观因素,提出“教学精致语言”提高策略。   本研究着重探究教学语言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教学语言,尤其是教学“精致语言”在促进和优化幼儿语言与思维、学习品质、审美意识与体验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和一般教学语言相比,教学“精致语言”更加注重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语句的连贯性、逻辑性;注重语言承载信息的有效性、简洁性;注重语言表达幽默、文学性、审美性等特征。   教学“精致语言”的核心概念包括“精确”、“精炼”、“惊艳”三方面。“精确”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为表达明确、正确、严谨、完整、逻辑性强等;“精炼”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为语言表达时间短、数量少、质量精;“惊艳”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为情境性、新颖性、即兴爆发、游戏性、日常化、超越性、个性化等。   目前幼儿园集体音乐活动中教学“精致语言”使用现状表现为:普遍认同语言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部分教师对优秀教学语言认识较为深刻、多数教师能够反思自身教学语言。当然教学精致语言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多数教师对教学精致语言无明确意识,在活动中问题突出;部分教师对精确、精炼、惊艳教学语言理解有误;不恰当语言表达习惯、语法错误、语句逻辑等问题较为常见;提问、反馈、规则等环节教学语言使用不规范。   影响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精致语言”的主客观因素为:教师自身素质形成语言习惯难以提升优化;教师个人学习能力及学习经历影响精致语言的习得;教师对幼儿认知能力理解不足导致语言精致化程度不够;备课难度大导致教师对教学语言把握困难;教学语言学习和改进本身较为困难。   教师提高教学“精致”语言运用能力需要结合多种手段循序渐进提升。在激发教师意识和深化对“精致教学语言”认识方面,可以利用团体教研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精致语言使用能力;在优化语言表达习惯和提高语言使用规范方面,需要充分了解幼儿并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备课认真充分准备教学语言;课堂互动中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调整与转换;根据幼儿年龄差异和个性差异不断调整教学语言。
其他文献
随着第二代认知革命的兴起,具身实验研究正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具身认知(embodiedcognition)强调了身体在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身体不仅参与到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过程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自2010年全面实施以来,是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教育事业必须持久推进的重大工程。“国培计划”作为教师培训的示范性项目,其
Chanel曾说:“彩妆的真正目的在于美化,而非掩盖。”
期刊
“孔颜乐处”,看似简单,却意味深远。它不仅仅是联系先秦孔孟与宋明理学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古圣先贤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文化异常纷呈,儒家文化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