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赋予了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案件中的量刑建议权以新的内涵和实体性权力。与普通刑事案件量刑建议相比,认罪认罚案件的量刑建议的特点是:蕴含了控辩双方的合意、对法院的量刑裁判具有法定约束力、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精准化量刑建议也得到了理论和司法解释的确认。对精准化量刑建议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对检察机关主导下公诉权的再审视,有助于解决在推进量刑建议精准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精准化,既关乎刑事诉讼中公正价值和效率价值的平衡问题,提高案件办理效率,又能够对法院量刑裁判发挥实质监督作用,促进法院量刑公正、公开。在推进精准化量刑建议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困扰着司法实践中对认罪认罚从宽幅度的把握:量刑建议精准化水平有待提高、量刑协商失衡、缺乏对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制约、刑法尚未对认罪认罚后的减让比例明确规定、从宽是否包含减轻处罚存在争议。具体而言,由于部分检察官量刑能力不足,无法应对司法责任制改革带来的压力,再加上法官对于确定刑量刑建议的抵触,导致对量刑建议精准化适用的萎缩;由于量刑建议精准化的评判标准不明晰,实践中确定刑量刑建议比例较低,量刑建议的精准度有待提升;由于值班律师制度尚不完善、值班律师见证形式化、量刑协商程序模糊,致使控辩协商失衡,辩护人和值班律师无法真正参与量刑协商;由于检察机关尚未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尽管量刑建议采纳率保持较高的水平,量刑建议对法院判决也产生了较为实质的影响,但实践中量刑建议精准化的自由裁量权存在扩张的嫌疑。破解上述困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刑法上对认罪认罚作出规定,重视其程序性价值,厘清其与自首、坦白的关系,设置阶梯式量刑减让比例,使检察官能准确把握认罪认罚后从宽的幅度;加强对检察官量刑能力的培养,消弭法检对精准化量刑建议的认识分歧,明晰量刑建议精准化内涵及评判标准,解决检察官提出精准化量刑建议时动力不足和思想障碍问题;引入协商文化,建立严格规范的量刑协商程序,保障律师尤其是值班律师充分参与协商,构建有效的量刑协商机制;建立量刑建议备案分析机制,修订完善量刑指导意见,完善对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的监督,不断提升认罪认罚案件的量刑建议精准度;借鉴域外做法,统一的量刑指导性文件、指导案例等为精准量刑提供参考标准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