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VDF中空纤维膜的ILs--K2CO3复合溶液脱除填埋气中二氧化碳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和垃圾填埋气产量不断增加。垃圾填埋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CH4是一种宝贵的清洁能源,也是比CO2更为强大的温室气体。因此,回收填埋气中CH4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填埋气中CO2的存在降低了填埋气热值和能源品质,高效脱除CO2是提纯填埋气中CH4的首要问题。气-液膜接触技术是一种耦合了膜吸收法和液体吸收法的新型气体分离技术,具有结构紧凑、传质面积大、分离性能好的优点,受到环境和能源领域广泛关注。本文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典型南方城市生物质废物处置与燃气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为依托,着眼于垃圾填埋气中CH4提纯,采用气-液膜接触技术,针对中空纤维膜孔隙润湿问题,深入探讨了孔隙润湿对CO2总传质系数的影响,并围绕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接枝改性以及离子液体(ILs)-碳酸钾(K2CO3)复合溶液的CO2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提高了膜组件抗润湿能力,为CO2分离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在自制膜接触器和模拟填埋气条件下,通过CO2分离实验研究中空纤维膜孔隙润湿现象,探讨了中空纤维膜孔隙润湿对CO2总传质系数的影响。对比聚丙烯(PP)、PVDF、聚四氟乙烯(PTFE)三种材料中空纤维膜,发现PVDF膜具有较高的CO2传质性能和较小的尺寸结构,并且价格低廉,适合作为膜组件填充材料。对比工业广泛使用的甲基二乙醇胺(MDEA)与K2CO3两种吸收剂,发现K2CO3对膜孔润湿程度低,具有更好的CO2传质稳定性能。高浓度K2CO3溶液可以减缓膜的润湿,但对CO2传质系数影响更大。增加液相流速可以提高CO2总传质系数,但会降低膜的抗润湿性能。增加气相流速可以提高膜的抗润湿性能,对CO2传质影响不大。
  采用化学接枝法对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疏水改性实验,探究了碱处理浓度及时间、接枝试剂类型等对PVDF中空纤维膜疏水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PVDF改性膜相比于原膜的CO2传质性能。结果发现,高浓度的氢氧化钾(KOH)溶液会破坏PVDF膜的力学结构,最佳碱处理条件为在2M KOH溶液中浸泡4小时。普通有机硅烷试剂的碳链越长,接枝后的PVDF改性膜接触角越大,疏水性越好,采用具有低表面活性的1H,1H,2H,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试剂接枝后的Si(F)-PVDF改性膜具有最高的膜接触角,约为117.08°。Si(F)-PVDF改性膜具有比原膜略低的CO2总传质系数和更高的运行稳定性,6小时内Si(F)-PVDF改性膜的CO2总传质系数仅下降了1.32%。
  研究氨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活化剂的ILs-K2CO3复合溶液的CO2吸收特性,考察了复合吸收剂添加比例、气液相流速、压力等对CO2脱除率及传质通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甘氨酸钾(PG)在所选氨基酸盐中具有最佳CO2吸收效果,借此筛选出以甘氨酸(Gly)为阴离子部分的离子液体作为活化剂,同时发现四甲基铵甘氨酸([N1111][Gly])在所选离子液体中具有最佳CO2传质通量,约为常规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的1.45倍。[N1111][Gly]-K2CO3复合溶液摩尔浓度比例为2∶3时获得最高CO2传质通量,约为单一K2CO3溶液的1.16倍。增加气液相流速、压力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复合溶液的CO2吸收性能。筛选出最佳操作条件组合为气相流速200mL/min,液相流速100mL/min,压力0.4MPa。
其他文献
选自《复读的现实》。廖永勤 摄《復读的现实》  获奖词:  当一个灵感闪现,有个人在半年的时间里,穿梭跳跃在虚幻与现实之间。他拨开时间的雾,窥探未来的壮美;回望过去,抚摸当下,期盼圆满。这段个人体验将记录在“阿卡西档案馆”,而今天我们得以分享。即使影像将时空扁平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但这个人的分享让我们的思想得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藩篱,自由地、野蛮地疯跑。《复读的现实》激活了我们的童心与心底对美好未来的
期刊
《魅羽》  获奖词:  《魅羽》是影像艺术家王智冲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坐标系,在更高的维度进行逼近“张量”的哲学思考。王智先生的探索为影像艺术构建精神世界开启了一扇大门。经DIPE主席联盟成员一致推荐,影像艺本家王智先生的作品《魅羽》以其超越地理、种族、文化的探索精神,获得2021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DIPE国际摄影节主席联盟大奖。选自《魅羽》。王智摄选自《魅羽》。王智摄选自《魅羽》。王智摄选自《
期刊
告别蝉声的季节  安平    告别渗透着蝉声的季节,桑榆的落叶,开始接受雁阵的分解。相思在浓浓淡淡的日子里,任青春被岁月无情地收割。那一抹不经意的色彩,在我生命的画布上,投下最灵动的一笔,那瓣叩问的心香,淡作一幅画境里的留白……  不觉中,虔诚已无处安生,明媚的阳光下,我的剪影宛若一叶秋荷。    如火的灵魂  河 袅    是谁在墙外偷听我孤独的灯火,被诗语打湿的夜挂在清冷的窗,  那叶枯黄的怀
期刊
《关注在当下……》  获奖词:  食材成为美味,离不开厨师高超的厨艺。一个策展人必须具备对摄影文化和影像文化高超的认知能力,具备对摄影作品分类精练的能力,他需要打磨来自不同摄影师的作品,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这个包含了不同摄影类型的、具有鲜明理念的整体就是策展人的作品。《关注在当下……》在策展人石明的精心打磨后,一个多面的、由外及里的、当代的大理出现了。恭贺策展人石明荣获2021第九届大理国际影
期刊
《中国风景》  获奖词:  经过评审委员会多个回合商议讨论,从作品集的内容、编辑水平、装帧形式、整体品质全方位考量,艰难地在众多的优秀作品集与出版物中挑选,最终统一意见,将2021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作品集大奖”授予《中国风景》。《歸山图》颜长江、肖萱安摄《碑录》塔可摄《雪西湖》黄新摄《梅里群山》胡群山摄
期刊
2003年起,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法国法兰西学院“威廉·克莱因摄影奖”评委会终身主席钟维兴系统地展开摄影创作,他将90070的时间和精力都交付于影像。  从早期的《失落园》,到正在创作中的“当代摄影大师肖像”专题,钟维兴一直没有放下相机。前者在2012年为他拿下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最高奖“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后者则系统地记录了全球范围内摄影大师的面孔,包括: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Sebas
期刊
《迷失在轨道思维中》  获奖词:  这是一场自我身份的质疑,也是对熟识环境的发问。当我们冷静面对一个熟悉的场景,包括面对镜子中的自己凝视的时候,一个古老的哲学发问便会被再次提出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生活在三维空间的智能生物的困惑,而它的答案存在于四维空间。瑞典摄影艺术家艾瑞克在处于疫情的当下,再次提出这个问题,警示我们冲破时空牢笼的必要性。他的作品《迷失在轨道思维中》获得评审委员
期刊
2008年2月,南極,海浪与海鸥。张炎龙摄2010年8月,纳米比亚,水塘边喧闹的小鸟。张炎龙摄2014年2月,日本北海道,炫酷的丹顶鹤。张炎龙摄2013年3月,日本北海道,捕食中的虎头海雕。张炎龙摄2014年2月,日本北海道,飞翔中的虎头海雕。张炎龙摄2013年8月,肯尼亚,在火烈鸟群中游玩的大雁一家。张炎龙摄2010年8月,纳米比亚,打哈欠的海豹。张炎龙摄2019年3月,墨西哥蝴蝶谷,松树林中飞
期刊
动物与人类错综复杂的关系,其蕴含的丰富想象力,是长久不衰的文化主题。我们祖先对此已有充分意识:兔死狐悲、塞翁失马、亡羊补牢、鹬蚌相争、螳螂捕蝉、惊弓之鸟、狐假虎威、献鸠放生、黔驴技穷、守株待兔……诸多的寓言或故事,就是明证。  苏州摄影师张炎龙拍摄的《假日旅游》,乍一看似乎有点“文不对题”,但随着阅读的进行,有心的观众终会有所感触。组照的内在喻示超越了时空之单纯经验的范围,喻人,也喻世。  《假日
期刊
为了拍摄野生动物,前些年我去了很多地方,有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纳米比亚,也有南极、墨西哥、日本等地。有些地方反复去了多次,每次都带回大量照片。由于事务繁忙,拍摄结束后往往没有时间整理照片。最近得以空闲,我开始慢慢回顾、仔细挑选这些置于移动硬盘中、积累多年的“收获”。  在回顾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拍下的野生动物在画面中出现了与人类社会中“假日旅游”非常相像的场面:拖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