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市商制度作为重要的交易机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证券市场所引用,大量研究表明,交易机制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功能的实现和运行质量的提高,对市场的流动性有着深刻的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我国最大的证券市场,同时也是第一个正式引入做市商制度的金融市场,已经积累了近7年的实践经验和相关数据,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样本,所以,对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做市商制占据了世界各国债券市场交易机制的主导地位?第二,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做市商制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三,如何评价目前银行间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制度是否是我国债券市场交易机制的发展方向?带着这三个问题,本文以做市商制度为切入点和主线,根据从理论到实证(从理论分析到计量实证),从抽象到具体(从逻辑抽象到我国的具体)的思路,对做市商制度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在做市商制度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做市商的行为方式和做市流程,紧接着介绍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机制的特点,研究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机制的现状与特点,并对询价制与做市商制进行了比较。然后,文章重点分析了做市商提高市场流动性这一根本功能。在深入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双边报价和日交易数据,使用多种统计及计量方法,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与做市商数量、债券的剩余期限、日交易量正相关,与债券的波动率无显著相关关系。最后,针对目前我国银行间市场做市商制度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改进银行间市场做市商制度的相关政策建议。综上所述,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做市商制与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主导的交易机制—询价制相比,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时,做市商制提高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所以做市商制应该作为未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机制优化与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