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美家及其现代意义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u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美学深刻的人文内涵,在于她既关注现实世界又关注意义世界.儒家美学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个奠基、形成、发展的过程.奠基阶段儒家美学将"天"作为自己的稳定的终极信仰,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和欣赏自然美时的道德比附观念.对"天"的推崇使得奠基时期的儒家美学强调文学艺术等精神产品对于天"道"的传达,她是儒家"文以载道"美学思想的发轫,也是儒家注重文学作品的政治功利性的美学思想的源头.天道崇"和",表明奠基时期的儒家美学最高追求定位于和谐即"乐从和",这种美学观点发展为孔子的"中和"之美.形成期的儒家美学思想主要是孔子的美学思想.荀子对儒家美学的发展,主要是将圣人之道与自然之道结合起来,使先王之道具有了了哲理性、形上性.而《易传》对儒家美学的发展在于将"道"发展为阴、阳两种因素,并且提出阳刚、阴柔的美学思想.儒家美学从早期的终极信仰"天"发展到孔子的终极信仰"道",她的信仰基本稳定,从而中国文化并未经过"祛魅",始终固守自身的信仰体系,中国文化也并未像西方文化一样屡屡遭遇信仰危机.儒家美学对于和谐的追求,决定了儒家看重人内心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在物质充裕但信仰危机、价值崩溃、内心虚无、人际关系冷漠、环境质量恶化的现代社会,儒家美学对信仰的固守,意义的承诺,和谐的向往,应该能为世界提供普世的智慧.
其他文献
该文认为"十才子"不足以代表大历.江南地方官诗人经历丰富,且政治环境宽松,思想较为独立,真正代表了大历诗歌最高成就.其中刘长卿地位特殊,文为翘楚.他的诗歌明显地表现出诗
站在世纪转折点上的我们面临着一个技术的时代,技术正逐渐走向社会化和生活化,它对人的存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艺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样面临着一个技术的境域,技术对
本文主要探讨郑观应早期的笔记体小说《陶斋志果》。希望能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全面剖析,发掘出作者在小说创作领域裏的成就,从而弥补郑观应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同时希望能对郑观应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