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炷灸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海马功能连接调节的初步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wei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艾炷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海马功能连接的影响,初步探讨艾炷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共140例,其中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70例,同龄非MCI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70例。MCI组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艾灸组和药物组各35例,艾灸组予艾炷灸百会、关元、足三里、悬钟治疗,3壮/穴,隔天1次,15次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药物组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每次5mg,每晚睡前1次,3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MCI组与NC组治疗前、艾灸及药物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及以海马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变化。结果:(1)治疗前艾灸组及药物组MMSE、Mo CA量表评分均低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灸组及药物组MMSE、Mo CA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艾灸组及药物组均能提高MCI患者的认知水平;治疗后两组MMSE、Mo CA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艾灸组及药物组两组整体疗效相当;(2)治疗前MCI组双侧海马与右内侧前额叶功能连接较NC组低;艾灸组治疗后双侧海马与右侧颞叶功能连接增强;药物组治疗后双侧海马与左侧脑岛功能连接增强。结论:(1)艾炷灸作为一种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2)MCI患者认知功能减退可能由于海马与右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下降所致;(3)对艾炷灸治疗MCI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认为艾炷灸百会、关元、足三里、悬钟穴可能通过增强海马与右侧颞叶的功能连接进行功能代偿,达到改善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而药物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可能通过增强海马与左侧脑岛的功能连接进行功能代偿,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应对方式及家庭功能的现状,探究恐惧疾病进展与应对方式、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使恐惧疾病进展处于适度恐惧的可行性建议,为医务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2020年1月~11月期间在南宁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且满足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323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调查
目的:了解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现状;探究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先兆早产孕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提高先兆早产孕妇睡眠质量、促进孕妇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在贵港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确诊为先兆早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让患者扫码填写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
目的:本实验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用甲氨蝶呤及壮药龙钻通痹方低剂量组、壮药龙钻通痹方中剂量组、壮药龙钻通痹方高剂量组制备大鼠含药血清,探讨甲氨蝶呤及壮药龙钻通痹方低、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BMP2-Smads信号通路上关键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壮药龙钻通痹方对骨侵蚀的分子作用机制,为壮药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内服中药祛风消荨汤治疗血虚风盛型慢性荨麻疹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并纳入研究的血虚风盛型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分为治疗、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穴位埋线配合自拟祛风消荨汤治疗,其中穴位埋线每周1次,内服中药每次服用200ml,每日2次,治疗时间为4周。对照组接受盐酸左旋西替利嗪片治疗,每日1次,每次10mg,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后的第1、2、3、
目的:观察胃复康方联合西医治疗湿热浊瘀型轻中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pancreatitis,HTGP)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协同治疗HTGP提供有效方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浊瘀型轻中症HTGP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胃复康方治疗,疗程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本课题观察消痞导滞丸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药临床治疗FD积累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10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葛院区和仙葫院区)脾胃病科门诊就诊符合标准的患者54名,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予口服消痞导滞丸+黛力新,对照组予口服多潘立酮片+黛力新,服药疗程为30天,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
目的: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与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25-羟维生素D2、D3(25-OHD2、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测定(β-CTX)]的含量,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早期筛查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病变,为及时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临床期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
目的:探讨清热凉血祛瘀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SLE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西医符合SLE诊断,病情处于轻、中度活动且中医证型辨为热毒血瘀证的患者5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27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每日0.5mg/kg维持4周,此后每1~2周减原来剂量的10%)及免疫
目的:本课题应用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以艾炷灸关元、命门穴为干预手段,通过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 d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及其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脑组织及血清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表达及晚
目的:1.调查桂林当地体检人群早期胃癌联合筛查现状,分析胃癌危险因素,探讨血清胃功能、14C呼气试验、胃镜以及肿瘤标志物、代谢性标志物等联合指标在胃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相关性。2.对胃癌中高风险人群分组实施中医体质健康管理,评价管理效果。方法:研究一:收集2018-2019年在联勤保障部队九二四医院健康体检科体检人群资料统计胃癌早筛相关情况。1.选取检测14C呼气试验项目、血清胃功能四项及胃镜项目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