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内皮祖细胞移植是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然而采用细胞移植的方法对缺血性组织的保护作用有限,其重要原因在于EPCs移植到缺血性组织以后,细胞存活率很低,极大地限制了细胞移植的疗效。体外震波治疗是一种颇有希望的促进血管生成的方法。我们预计将体外震波治疗用于EPCs移植中,可以有效的促进EPCs移植的疗效,增加缺血性皮瓣的存活面积。目的:研究体外震波治疗在促进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皮瓣中的作用,并探讨这种联合治疗策略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获得大鼠的骨髓来源EPCs。根据拟作用的震波的能量和次数将EPCs分成20个亚组。根据分组将不同能量和次数的ESWT作用于每组EPCs,通过检测震波处理后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因子表达以及体外成管能力的改变来研究体外震波对EPCs的功能的影响,并且以此来确定处理体外培养细胞的ESWT的最佳强度。取SD大鼠64只,分为4组:空白组,EPCs移植组,ESWT组及EPCs+ESWT组。于大鼠背部做3×10cm的随意皮瓣,将培养的自体EPCs及ESWT作用于皮瓣的中1/3,观察各治疗组的皮瓣存活情况。为进一步研究ESWT对EPCs移植的具体作用对象,再设立2个实验组:ESWT预处理皮瓣组及ESWT预处理EPCs组。采用相同的动物模型,比较皮瓣存活的差异。结果:(1)通过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形态典型的大鼠EPCs,经过细胞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为EPCs。(2)当用低能量震波(0.04~0.13mJ/mm2)处理EPCs后,eNOS,Ang-1,Ang-2及BCL-2的表达增加,而IL-6,FGF-2,CXCR4,VEGF,BAX,Caspase-3的表达降低;而SDF-1没有明显改变。(3)当用高能量震波(0.16mJ/mm2)处理细胞后,除了凋亡因子和FGF-2以外,大多数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并且细胞趋于凋亡。当震波能量在0.10mJ/mm2~0.13mJ/mm2之间、震波次数在200~300次,细胞的增殖活性最高,同时细胞凋亡因子/抗凋亡因子比值最低。(4)动物实验表明,在联合治疗组中皮瓣存活率为87.5±10.23%,明显高于其余组。组织学检查可见该组微血管密度更高,且血流灌注显著增加。皮瓣中可见大量vWF+细胞,并且趋化因子和成血管因子的表达更高。在ESWT预处理皮瓣组中,可以获得和联合治疗组相近的效果;在ESWT预处理EPCs组的效果与EPCs移植组接近。结论:ESWT可以促进EPCs的活性,从而提高EPCs移植治疗缺血性皮瓣的效果,其可能的机制是减少细胞凋亡,促进组织表达更多的成血管因子以及趋化因子,为移植的EPCs提供更有利于其生存的环境,从而在缺血组织中有效地发挥其生物学作用,促进缺血组织的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