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锑具有重要的环境及生理学意义。锑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和生物可利用性取决于它在土壤中的形态,而其形态又受到土壤理化性质和其它因素的制约。本文针对国内外蔬菜种植土壤锑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相对缺乏,且相关研究多数未对土壤进行分层,以成都市蔬菜种植土壤为对象,着重分析和研究了不同蔬菜种植土壤的理化性质、总锑含量和锑各形态含量、分布特点以及各形态之间、各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建立的总锑及锑的形态分析方法具有分析成本低、线性范围宽、准确度高、实用性强的特点。(2)成都市蔬菜种植土壤上层耕作层pH平均值为6.22,下层非耕作层pH值为6.25,成华区及锦江区土壤pH值较其它几个区明显要低一些;上层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下层非耕作层土壤;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的变化范围为10.89~49.77cmol/kg;平均值为26.49cmol/kg;上层耕作层土壤总硫百分含量高于下层非耕作层,有显著性差异;铁锰氧化氢氧化物中铁含量高于锰含量。(3)利用原子荧光法测定的成都市蔬菜种植土壤中总锑含量在1.05~8.04 mg/kg之间,上层耕作层土壤总锑含量高于下层非耕作层土壤;采用威尔柯克斯带符号等级检验法,认为成都市蔬菜种植土壤上层耕作层、下层非耕作层总锑含量有显著性差异。(4)成都市蔬菜种植土壤中锑各形态的分布特点为:残渣态>有机态>铁锰态>可交换态>酸溶态。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锑形态所占比例很小。(5)成都市蔬菜种植上层耕作层、下层非耕作层土壤的共同特点为:可交换态锑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均呈显著负相关,铁锰态锑与铁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在上层耕作层土壤中,酸溶态锑与总硫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下层非耕作层土壤中,有机物结合态锑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总硫呈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