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的道德判断相当频繁。道德判断是个体对于某类行为的是非对错和善恶好坏所进行的评价及判断。人们会将生活中大量的行为与事件以道德的方式解释与评价。道德判断的两个基本倾向符合道义论与结果论的规范伦理理论。现有的道德判断模型围绕两个基本目标组织起来(Guglielmo,2015)。第一类是信息模型(Information Models),关注的目标是解释构成人们道德判断基础的特定信息内容:行为的各个方面,或行为的行为人如何本身导致人们认为行为人负有责任、应该受到谴责等等。第二类是处理/加工模型(Processing Models),此类模型关注的目标是确定产生道德判断的心理过程,包括这些判断在多大程度上由直觉或情感加工驱动,或由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驱动。但道德判断作为一种社会判断,理应也受到社会情境与认知方面因素的影响,但较少有研究关注到这类因素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而已经有一些研究证实道德判断与特定社会知觉维度的特征有关系。我们更关心,是否社会知觉会对人们的道德判断产生影响,即当人们知觉到相应的目标特征时,会为了去符合外界期待而策略性地表达自己的道德判断,以获得一些预期的结果。因此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如下的四个研究。研究一,使用问卷收集人们对做出特定倾向道德判断的人是否持有不同程度的能力(competence)或温暖/热情(warmth)维度特征的评价的信息。结果发现,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确出现了这种社会知觉的分化:人们会认为做出结果论道德判断的人,更符合热情维度特征,而认为做出道义论道德判断的人更符合能力维度特征。研究二,采用实验法,探索人们是否与也会从与研究一相反的方向进行推论,结果发现,的确如此。具体地,人们会认为一个符合热情维度特征的人会倾向于做出道义论道德判断,而认为一个符合能力维度特征的人会倾向于做出结果论道德判断。研究三,在研究一与研究二的基础上,结合指导语启动的实验方法,探讨社会人际知觉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具体地,本研究要探索,当人们需要争取成为某类目标角色时,是否会知觉到角色所需的性格特征转变自己的道德判断。结果发现社会知觉显著地影响了道德判断。在认知干预情况下,人们知觉到特征目标角色,当需要争取成为符合温暖维度特征的社会角色时,其做出的道德判断将倾向道义论;当人们需要争取成为符合能力维度特征的社会角色时,其做出的道德判断将会倾向结果论。研究四,本研究重复了研究三的流程并增加测试了参与者对外界期待的认知问题。结果首先重复验证了研究三的结论,即个体的道德判断敏感于其社会知觉。并且发现个体对外界期待的感知完全中介此效应。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反思了本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将来研究的设想。
其他文献
贝叶斯统计应用的最关键且难度最大的问题在于未知参数边际后验分布的推断及其计算.Rue等2009年基于贝叶斯理论,结合拉普拉斯逼近方法和数值积分技术,提出了可替代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的集成嵌套拉普拉斯逼近方法(INLA).INLA算法利用隐高斯马尔可夫随机场的性质,通过重复使用拉普拉斯近似方法来估计隐高斯模型,不仅保证算法的计算精度,且避免了 MCMC多重迭代抽样,使其比传统的MCMC
马君武生活在社会激烈动荡的年代,当时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人民苦不堪言,救国救民成了时代主题,唤起人民的觉醒,重新树立新的道德观就成了时代的重任。作为近代著
近年来,随着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GLONASS、GALILEO、BDS,即GNSS导航系统)的日趋完善,以及中国、俄罗斯、美国和欧洲通过共建服务平台、共享服务信息、状态信息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方面的国际合作,更是促进了GNSS导航技术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单星定位接收系统,GNSS导航接收系统(简称GNSS接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定位精度有了极大的提升,这对于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
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大,大部分男劳力外出务工经商,农村妇女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接地网由于运行环境复杂,随着年限的增长容易发生腐蚀。接地网一旦发生腐蚀,其接地电阻会增大,严重时将导致电力系统事故的发生。工程上大多采用大面积开挖的方法检查接地网的腐蚀情况,该方法不仅具有盲目性,而且耗时耗力,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因此,在不开挖的前提下,及时对接地网进行准确的腐蚀检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接地网腐蚀检测,文章结合电网络理论与智能算法,提出一种基于RNA单链遗传算法优化布谷鸟
预崩解炭质泥岩是一种具有裂隙性的黏性土,其主要矿物成分包括石英、绿泥石、高岭石等。科学研究者发现预崩解炭质泥岩作为路基填料投入使用过程中,在降雨和炎热两种气候作用下会出现反复失水收缩、吸水膨胀现象,引起土体裂隙出现和拓展。正因为预崩解炭质泥岩具有这种特殊的性质,导致预崩解炭质泥岩路堤在大气营力作用下发生破坏。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干湿循环作用下不同含水率、不同干密度预崩解炭质泥岩裂隙发育的定量化描述,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时间的延长,杂散电流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杂散电流经走形轨泄露至周围环境中后,会对地铁运行区间内的钢筋、预埋金属管道等造成腐蚀,进而影响结构耐久性及行车安全性。混凝土道床作为杂散电流传播路径中的必经之处,提高其阻抗对于杂散电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地铁运行环境中湿度大、地下水位高的特点,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水泥基材料的毛细吸水特性与孔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目的:研究淡黄香茶菜的化学成分,从中找到结构较新的化合物,拟对其进行活性的研究,为淡黄香茶菜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干燥的实验药材的枝叶粉碎成粗粉,经95%工业
目的:研究赫章产毛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寻找结构新颖、具有良好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赫章产毛萼香茶菜资源提供参考及奠定科学基础。方法:实验药
背景: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catabolism syndrome,PICS)描述了部分重症患者在脓毒症打击后期,机体出现持续性低水平炎症反应、进展性免疫抑制、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衰竭,临床往往表现为反复院内感染、严重营养不良、肌肉持续丢失和伤口愈合困难等。这一群体对重症监护设备依赖程度高、滞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