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后表面散光对全角膜散光的影响及年龄相关的角膜散光改变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角膜前表面散光、角膜后表面散光、全角膜散光、模拟角膜散光的分布情况,了解角膜前、后表面散光量的相关性,分析全角膜散光与模拟角膜散光的差异,阐明角膜后表面散光对全角膜散光的影响。探索并推测角膜散光关于年龄的变化,计算逆规散光的增速。  方法:  收集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Pentacam检查的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年龄18周岁以上,Pentacam检查质量为“OK”,有效数据>95%,排除角膜疾病(如角膜混浊、翼状胬肉等),排除圆锥角膜(达到Pentacam HR内置的Amsler圆锥角膜地形图分级标准),排除角膜手术史或白内障手术史。记录右眼参数,根据年龄分组(分别为18至19岁组,20至29岁组,30至39岁组,40至49岁组,50至59岁组,60至69岁组,≥70岁组),分析角膜前表面散光、角膜后表面散光、全角膜散光、模拟角膜散光的人群分布及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根据角膜前表面的散光类型分组(顺规散光、斜轴散光、逆规散光),分析角膜前、后表面散光量的相关性,采用算术法和矢量法分析全角膜散光与模拟角膜散光的差异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对角膜散光极值关于年龄作平滑曲线拟合,根据年龄拐点对角膜散光极值进行分段线性回归,计算逆规散光的增速。  结果:  共收集3769名受试者(平均年龄38.17±20.22岁,范围18至92岁,其中18至19岁708人,20至29岁1233人,30至39岁375人,40至49岁303人,50至59岁313人,60至69岁379人,70岁以上458人)。角膜后表面散光平均值为-0.33±0.16D,其中14.27%人的角膜后表面散光超过了0.5D。72.04%眼角膜前表面为顺规散光,93.63%眼角膜后表面为逆规散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当角膜前表面为顺规散光时,角膜前、后表面散光量存在显著正相关(r=0.741,P<0.001,),斜轴散光组次之(r=0.21,P<0.001),逆规散光组不存在相关性(r=0.02,P=0.581)。  全角膜散光量与模拟角膜散光量的算术差平均值为-0.02±0.21D(2.41%眼大于±0.5D,顺规散光组<斜轴散光组<逆规散光组),轴向差平均为6.49±10.94°(16.93%眼大于10°,顺规散光组<逆规散光组<斜轴散光组),矢量差平均值为0.23±0.15D(5.84%眼大于0.5D,顺规散光组<斜轴散光组<逆规散光组),矢量差的矢量平均为0.15±[email protected]°。  全角膜散光与模拟角膜散光的算术差随着角膜前表面陡峭子午线方向远离90°而逐渐增大(r=0.670,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由负值向正值转变。当角膜前表面为顺规散光时,模拟角膜散光高估了全角膜散光约0.10D;当角膜前表面为逆规散光时,模拟角膜散光低估了全角膜散光约0.26D。随着年龄增长,角膜前表面顺规散光占比减少(由18-19岁组的94.07%降至≥70岁组的22.27%),逆规散光的占比增加(由18-19岁组的1.27%升至≥70岁组的58.30%),而角膜后表面仍然保持逆规散光(80.79%-98.87%),导致在年轻人群中,模拟角膜散光高估了全角膜散光,而在高龄人群中,模拟角膜散光低估了全角膜散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全角膜散光与模拟角膜散光的算术差(r=0.496,P<0.001,)、算术差绝对值(r=0.353,P<0.001)、矢量差(r=0.494,P<0.001)与年龄呈正相关。  全角膜逆规散光在18-35岁、36-68岁的增速分别为0.13D/10年、0.45D/10年,角膜前表面逆规散光在18-35岁、36-68岁的增速分别为0.14D/10年、0.44D/10年。全角膜散光在18-45岁间平缓波动,在45-58岁下降,在58-69岁上升,而后处于波动状态。角膜后表面散光与年龄呈负相关(r=-0.323,P<0.001)。  结论:  1.忽略角膜后表面散光可能导致全角膜散光计算误差,在前表面为顺规散光的人群中,模拟角膜散光高估了全角膜散光0.10D;在前表面为逆规散光的人群中,模拟角膜散光低估了全角膜散光0.26D。仅根据模拟角膜散光选择散光人工晶状体将导致部分患者过矫或欠矫。  2.角膜前表面为斜轴散光、逆规散光时,全角膜散光与模拟角膜散光的轴向差、矢量差较大,不可仅根据模拟角膜散光进行散光矫正。建议对所有行散光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散光患者行全角膜散光检查,明确散光量及散光轴向。  3.全角膜散光与模拟角膜散光的算术差、算术差绝对值、矢量差与年龄呈正相关,建议对年龄较大(不低于43岁)的散光患者行全角膜散光检查。  4.全角膜逆规散光在18-35岁、36-68岁的增速分别为0.13D/10年、0.45D/10年,对年轻(小于52或69岁)的散光者可预留一定量的顺规散光,而对于年龄较大(大于52或69岁)的散光者,宜全矫角膜散光;对于角膜前表面顺规散光者,可欠矫顺规散光,而对于角膜前表面逆规散光者,宜预留一定量的顺规散光。  5.全角膜散光在18-45岁间平缓波动,在45-58岁间下降,在58-69岁间上升,而后处于波动状态。角膜后表面散光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多数SAP病人死于早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
目的:观察消退素D1(RvD1)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阈及脊髓磷酸化干扰素调节因子3(p-IRF3)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适应环境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