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中的后殖民身份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88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故事编排精妙细致,文笔沉稳内敛,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为2014年度最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不仅跃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还获得包括美国亚马逊网站在内的无数媒体评选出的2014年度最佳图书。小说讲述了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俄亥俄州米德伍德小镇上,一个普通华裔跨种族婚姻家庭产生的一系列身份危机的故事。后殖民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以帝国主义国家与后殖民国家之间的文化权利和话语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后殖民主义理论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它的不少研究课题都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困惑、身份危机、身份重建三个方面。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作者伍绮诗和小说《无声告白》,并对该作品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简单梳理了身份认同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着重介绍了霍米·巴巴的后殖民身份理论。第二、三、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从身份困惑、身份危机、身份重建三个方面,清晰呈现詹姆斯、莉迪亚、玛丽莲因为模糊身份所带来的危机以及最后对于身份追求付出的努力。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通过对《无声告白》中后殖民身份的理解,本文试图说明身份对于一个人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而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实现此目标提供了条件。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日趋成熟,其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极大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本科;研究性;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58-02
人字齿轮具有承载能力高、传动平稳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重载齿轮箱中。如何准确计算人字齿轮的强度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难点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法,模拟齿面载